春风拂柳,纸鸢竞舞。4月27日,相约辽上京·醉美北疆行“文旅体农商”融合系列活动之“风起辽上京 筝飞亮北疆”第三届风筝艺术季活动拉开序幕。这场以风筝为载体的盛会,不仅是一场传统体育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文旅体农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本届风筝艺术季活动以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载体,将千年辽都的历史厚重感与风筝艺术巧妙融合。草原骏马、远古生物、动漫人物等造型的风筝与遗址的沧桑城墙形成时空对话。非遗匠人现场展示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完整呈现“纸鸢”背后的匠心精神。青少年参与的DIY风筝创作,让非遗文化在互动中“活”起来。而契丹服饰展演、蒙古族手工艺品展示,则让传统文化以可感知、可参与的形式焕发新生。为打破单一活动框架,本届艺术季构建起“白天+夜晚”“动态+静态”“观赏+参与”的全场景体验。日间的万人放飞活动与夜光风筝秀,将辽上京的昼夜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风筝长廊与地景美陈打造的网红打卡点,串联起遗址公园的游览动线。投壶、套圈、踢毽子等传统趣味活动的欢声笑语中,乌兰牧骑演员身着蒙古族服饰翩翩起舞,悠扬的歌声,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织。据悉,本次风筝艺术季活动将持续三天,活动期间风筝展示和文艺专场表演不停歇,进一步扩大以“筝”为媒、以“筝”会友的巴林左旗文旅发展“朋友圈”,打响“相约辽上京·醉美北疆行”文旅发展新品牌。从三届风筝艺术季的升级轨迹可见,巴林左旗已形成“文化打底、旅游搭台、产业唱戏”的成熟模式。未来,随着天龙八部小镇、乡村振兴产业园等配套项目落地,这里有望构建“非遗工坊—节庆展销—电商物流”的完整产业链。而“文旅体农商”融合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短期经济效益,更在于通过持续的文化输出,将区域品牌转化为长效发展动能。巴林左旗以风筝为媒,让历史遗产“活”起来、让农牧产品“走”出去、让文旅产业“联”起来,为北疆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融合样本。当春日的纸鸢飞向云端,巴林左旗的文旅融合探索之旅已悄然加速。为打造四季可游、全域联动的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新格局,今年以来,巴林左旗推出相约辽上京·醉美北疆行“文旅体农商”融合系列活动。从正月的“巳巳如意花车非遗巡游”,到四月的“风筝艺术季”牵引产业腾飞;从七月的“文旅那达慕”再现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到九月的“丰收节”展现乡村振兴硕果,再到年末的“冰雪嘉年华”点燃北疆热情……谋划的系列活动以“北疆文化”为魂,以“融合发展”为脉,成立文旅体农商产业联盟,统筹策划25项特色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全旗,全力打造文旅体农商深度融合的巴林左旗样板。聚焦“流量变销量、资源变资产”的转化目标,通过“直播甄选”让笤帚苗工艺品、沙那冷水鱼等30余种特产走向全国;依托“非遗技能大赛”孵化民族服饰工坊,直接带动500名农牧民就业;创新设计半程马拉松、村级篮球赛等赛事动线,串联景区、乡村和商业街区,实现“一节带百业、一赛富一方”的乘数效应。这个春天,巴林左旗用一根风筝线串起了文化、生态与消费的无限可能,不断挖掘和整合当地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举办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互动性的活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旗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一幅农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新图景已在春风中徐徐展开。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