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林左旗隆昌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坚持“融”的导向,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文明实践”融合模式,有效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共同迈向现代化。
聚焦服务为民,激发团结动能。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紧扣群众需求,扎实开展理论传播、价值培育、政策宣传、移风易俗、文化惠民五大文明实践活动。构建“8+N”志愿服务体系,组建42支队伍,凝聚322名党员干部及村民志愿者力量。年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30余场,解决水管维修、药品代购等民生诉求33件,实施惠及1115名群众的黄家营子村供水工程,以办实事促团结交融,切实打通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文化润心,奏响团结旋律。
依托实践阵地,整合资源组建“青锐”宣讲队,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教育深入基层。原创作品《理论宣讲进万家之新风喜事》获市级宣讲比赛三等奖,助力理论学习入脑入心。结合移风易俗工作,修订32个村的村规民约,评选“文明家庭”20户。广泛开展戏曲进乡村、“村晚”及“清明诗词朗诵会”、“端午话党恩”等融合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56场,吸引群众700余人次参与,在丰富文化生活中增进认同,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共有精神家园基础。
强化典型引领,焕发团结气象。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深入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推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有形有感有效。大力培树宣传道德模范,涌现出“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艾文武、赤峰市“文明家庭”郭子飞家庭等先进典型,激发各族群众共建美丽家园、促进团结进步的热情。依托实践阵地,精心培育“敲门嫂邻里亲”“青禾学堂”等志愿服务品牌,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推广以大庙村为代表的村级互嵌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各民族在居住、就业、学习等方面深度交融。全镇民族领域矛盾纠纷“零发生”,在辖区内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