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碧流台镇西山湾村丛日成家庭牧场,百余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在现代化圈舍内悠闲进食着草料,饲养员陈财忙着为育肥牛补料加餐。与此同时,在东方红村雷霆养殖场内,自驾式撒料车精准投喂草料,标准化养殖场景见证着这座塞北小镇肉牛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碧流台镇以“舍饲精养”为突破口,通过盘活资源、科技赋能、种养循环三向发力,蹚出了一条生态优先、集约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路。
盘活低效资产 筑强产业根基
面对传统散养模式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压力,碧流台镇以“三资清查”摸清家底,建立闲置资源数据库,创新“招商盘活+专业运营”模式。通过引进客商将低效养牛场改造为标准化示范基地,并与巴林左旗小羽畜牧有限公司签订运营协议,带动217户养殖户签订社会化服务协议,142户参与良种繁育计划。雷霆肉牛养殖场等6个示范场通过科学分群饲养、精准营养调控,将肉牛日增重提升15%,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科技赋能养殖 破解发展瓶颈
针对传统养殖成本高、改良率低的痛点,碧流台镇构建“技术推广+跟踪服务”体系。建成肉牛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冷配改良4850头;全面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使饲草成本降低20%;建立“专家驻场+示范户帮带”机制,技术能手开展入户指导278次,帮助养殖户掌握混合粮配置等10项关键技术。2025年全镇肉牛存栏达2.7万头,户均增收1.2万元。
种养绿色循环 培育生态经济
碧流台镇通过加大全镇肉牛品种改良宣传推广力度、加强改良员培训、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全镇畜牧业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同时,按照以养定种、种养平衡的原则,引导养殖户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等形式,扩大青贮玉米、有机饲草等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微贮、秸秆加工转化等实用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进一步帮助养殖户发展肉牛产业。
博士配方进车间 共享加工降成本
碧流台镇积极构建“技术赋能+资源共享+联农带农”的循环体系。在碧流台镇“共享饲料加工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正将青贮玉米、豆粕、微量元素等原料精准配比。“我们提供两种服务模式,养殖户可自带原料支付加工费,也可直接购买按自治区农科院专家团队研发的配方生产的成品饲料。”加工厂负责人吴小刚介绍道。经测算,采用科学配方的全价饲料成本每吨降低800-1000元,破解了高成本低效益的养殖困局,成为推动肉牛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引擎。
从传统散养到舍饲精养,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碧流台镇正以“牛”劲十足的创新实践,书写着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答卷。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见证着产业振兴的强劲脉动,更孕育着农牧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