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十三敖包镇纪委紧扣基层治理需求,坚持“监督常在、震慑常在、关怀常在”,创新构建“‘点片面’立体监督+家庭社会共防+严管厚爱并重”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纵深迈进。2024年以来,全镇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32%,村干部违纪问题发生率下降40%,群众对镇村工作满意度提升至98.6%,相关经验做法获市级纪委专题调研肯定。
织密“点片面”立体监督网,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针对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熟人社会” 监督难等问题,创新实施“点片面”结合的监督模式,形成“重点突破-片区联动-全域覆盖”的闭环监督体系。
精准“点穴”强震慑。选取海兴村、洞山村、房身村3个廉政风险较高的行政村作为监督试点,选派镇纪委骨干担任村级廉政观察员,提级监督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领域。建立“村级+监委会委员+民情监督员”三级网格,聘用65名村民代表作为民情监督员,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今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2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20件。
片区联动破困局。按照地域相邻原则将全镇划分为4个监督片区,建立村务监督工作站,实行“每月15日集中监督日”制度。创新开展“交叉检查” 模式,组织片区交叉互检4轮,发现问题15件,提出意见建议10条。实施“清单化”管理,将8类监督事项细化为任务清单,建立“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跟踪问效”闭环机制,推动村级监委会对单领责、照单履职。
全域覆盖提质效。坚持“点发力+片巩固+面深化”的工作思路,成立镇村务监管中心和巡回监督指导组,联合农经、民政等部门力量,开展“三资”管理、土地流转等专项督查2轮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个,提出意见建议3条。创新“意见收集、集中商议、汇总提交、限期答复、通报反馈”五步工作法,推动村级工作规范化、村务决策透明化。建立村务监督考核机制,将履职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确保村务监督工作标准化、长效化。
实施“三廉工程”筑防线,培育崇廉尚洁“敖包清风”
坚持家庭助廉、警示醒廉、文化润廉相结合,让“不想腐”的思想自觉深入人心。
家庭助廉筑“后院屏障”。举办“以家风涵养政风,用亲情筑牢廉基” 家庭助廉警示教育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14份,开展“廉内助”座谈会1场。督促5名镇干部对婚丧嫁娶事宜进行报备,在重要节日定制“廉洁提醒日历”,发放《致干部家属的一封信》,用“枕边风”吹响“廉洁哨”。
警示醒廉敲“长鸣警钟”。结合案件查办和问题整改,创新“一件五查”机制(查思想根源、制度漏洞、监管缺失、作风隐患、整改成效)。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党委书记与领导班子成员、镇村干部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72人次,镇纪委书记与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一对一”廉政谈话12人次,班子成员与分管党员干部和包联村“两委”开展“一对一”廉政谈话44人次,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明辨是非、拒腐防变能力。召开警示教育大会5次,通报典型案例15个,用本镇案例教育警示“身边人”。
文化润廉享“清风正气”。由纪委干部组建“廉洁文化宣讲队”,在洞山农贸市场开展“树清风正气,建清廉乡村”主题活动,宣传清廉家风,倡导清廉勤俭,发放廉政教育读本、宣传单200余份,让清廉之风深入人心。
坚持“严管厚爱”强队伍,锻造乡村振兴 “硬核力量”
紧盯镇村干部作风建设,以“教育培训+动态监管+奖惩分明”激发全体干部担当作为。
教育培训“强筋壮骨”。深入开展“敖包星火”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将廉政教育纳入培训计划,镇纪委书记专题讲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党纪法规测试2次;组织开展“敖包淬火”村干部规范管理提标工程,讲授财务管理知识、禁止毁林毁草行为、禁止林粮间作政策等,提升村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动态监管“精准画像”。完善《十三敖包镇机关干部管理制度》,推行“签到打卡+随机抽查”考勤机制,每日通报干部在岗、外勤情况。对镇村干部在岗履职、值班值守、推进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6次。开展“清风入户”行动,随机入户走访群众,了解干部“唠家常、听民声、解民忧”包联走访反馈问题办结情况,收集评价信息40条。
奖惩分明“树正导向”。2024年以来,对表现突出的32名干部、15个集体通报表扬,对2名村干部履职不当的违纪事实进行处分,全面锻造担当实干、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