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味飘”。冬至已过,新年将至。随着腊月的脚步临近,“粘豆包”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正从农家灶台走向全国各地的餐桌,成为冬日美食市场的热门品类,迎来了销售热潮。
走进碧流台镇大良沟映山红农家院,热气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豆包的香味儿。工人们正动作麻利地包着粘豆包,捏皮、拿馅、收口、搓圆……一气呵成,手法娴熟,一颗颗粘豆包被整齐地摆放在蒸锅里,随之冒着热气新鲜出锅,蒸好的粘豆包大小均匀、色泽纯正、口感筋道,软糯香甜。冷却后将经过真空、塑封、装盒等工序。
将气候劣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探寻“舌尖经济”,正是北方劳动人民创造活力的体现。圆润的豆包变成冬闲时节农民增收致富的“掌中宝”。
“2017年我从外地回到家乡在大良沟开了农家乐,近两年随着大良沟旅游村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制作的粘豆包也越来越受欢迎,所以今年我就扩大了规模,建成了包制、蒸制、冷藏和包装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豆包厂。”农家乐负责人张立杰介绍道。
“包粘豆包的这一系列动作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也需要一些手法,豆馅豆包都必须攥得紧紧的,手劲和力道都有讲究,这样做出来的豆包才能口感醇厚。”车间工人一边熟练地包着粘豆包,一边唠着家常说道。
豆包承载着乡愁的味道,用心制作便让这味道更加温暖人心。张立杰说,他家的粘豆包是用最地道淳朴的农家做法制作而成,每次制作前都要用火炕提前一天发面,没有机械化的流水线,只是靠几名师傅手工制作,搭配传统的柴火灶蒸锅,这样的粘豆包更加香甜可口。
“由于我们都是纯手工包制,一天只能包1500个左右,冬腊月是粘豆包的销售旺季,供不应求,我们现在就开始提前备货了。”今年以来,映山红农家院累计销售豆包4.8万个,预计年内豆包销量可达到12万个,年糕销量可达到1.5万斤。随着粘豆包销量的不断增多,也带动了村里的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业,豆包卖得好,工人们干劲十足,增强了群众发展本土特色产业的信心,让传统手艺变成效益,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