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城街道契丹街社区民族团结故事登上《人民政协报》“地方政协”栏目,作为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培养辖区居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认识,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打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和谐社区。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契丹街社区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治理的契合点,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治理中绽放时代“智慧”。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藏族等八个民族居民557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52%。如何在社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契丹街社区根据自身条件与特点,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邀请书法协会书法家在春节写对联,给居民送福字;组织辖区文艺爱好者精心编排京东大鼓、三句半、皮影戏、评剧曲目,在小区“微舞台”上举办文艺演出;联合巴林左旗诗词协会、作家协会举办诗词大会,与居民共度七夕,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春节送福字
评剧演出
在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社区也以全龄段、全时段的活动作为补充,打造社区群体的“幸福阵地”。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重要抓手,围绕街道打造“石榴花开‘邻’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品牌,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等工作,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比如,面向家庭群体,社区设计了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民族乐器、讲非遗故事,诵读国学经典等一系列亲子互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面向辖区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体,社区组织志愿者在重阳节开展慰问敬老人、帮助困难家庭等公益活动,让爱心在节日里传递。为加强各族群众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建互嵌式发展的社区环境,已连续举办了九届邻里节、百家宴,组织各民族群众齐聚一堂,腊八熬粥、小年包饺子、元宵捏汤圆、端午包粽子……浓厚的节日氛围在社区拉满,大家围坐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共享团圆的美好时刻,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带来的温暖,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百家宴活动
打造石榴花夜市 发挥共建资源优势
有事好商量,共谋“好点子”,契丹街社区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居民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注重沟通交流,让议事评事成为社区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实事开展协商,在重要节日前夕举办奶茶议事会,深入挖掘邻里和谐、乡贤文化、孝老爱亲、明德守礼等先进典型,分享家风故事,倡导邻里互助、邻里友爱;鼓励居民群众畅所欲言,从社区建设到小区环境,从社区发展到邻里纠纷,坚持“议”出居民心声,“议”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办法。在沟通中答疑解惑,在交流中增进情感,从而加强社区凝聚力,提升社区社会治理服务水平,真正让居民实现“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乐在其中”。
奶茶议事会
多彩活动促和谐,绽放民族团结花,契丹街社区用好传统节日资源,通过“同过一个节、同唱一首歌、同办一桌宴、同跳一支舞”持续浸润各族群众文化生活,让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让节庆活动成为各民族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让“石榴籽”抱得更紧更密。(孙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