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西城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阵地建起来、活动搞起来、品牌树起来”的工作思路,狠抓三字融合,扎实推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
在“谋”上下功夫,高位推动强引领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全街重点工作,着力抓早抓实、建章立制、压实责任。西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1个村、10个社区,共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面覆盖。为进一步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西城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班子为成员,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强所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对实践活动的管理监督。西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11个实践站安排专人管理,使用统一标识牌、统一管理制度,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基础建设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融”上下功夫,凝心聚力强赋能
街道积极探索“激活、整合、下沉、共享”资源的工作机制,让资源活起来、设施用起来、人气聚起来。一是整合资源,联创共建。街道、社区村与社会组织、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社会群体定期会商,整合辖区各方资源,共同打造实践阵地。与党建联创,结合红色物业打造,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有效解决区域范围内各类阵地功能设施同质化问题;与文化相融,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加深辖区群众文艺文化团队、书画协会、评剧艺术团、皮影戏艺术协会联系,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评剧皮影展演、主题书画展览等活动。二是以人为本,建强队伍。围绕群众需求,拓展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基层群众为主体的“1+11+N”志愿服务队伍,现已形成34支志愿者队伍,在册志愿者人数超300余人。年内,各志愿者服务队伍结合志愿服务计划,保障平均每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长20小时。深化志愿服务褒奖激励机制,20余家企事业单位与所、站开展结对共建,将“爱心超市”与“农仓超市”打造功能融合,开展爱心积分兑换2000余人次,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在“践”上下功夫,贴近群众强服务
街道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成响应群众需求的为民服务平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有热度更有厚度。一是增强“穿透力”,实践活动凝聚人心。创新打造“四堂一平台”(“红雁传声理论课堂”“文明讲堂”“文化礼堂”“爱+小课堂”“逢一说事”居民议事平台)。打造“理论课堂”,线上线下开展宣讲20余场次,传播新的思想、传递党的声音;打造“文明讲堂”,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选树活动,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分享会10次,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打造“文化礼堂”,开展“我们的节日”“评剧进社区”“皮影戏进社区”“非遗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打造“爱+小课堂”,围绕节假日、寒暑假,点单式设置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社会实践、心理健康、亲子互动等免费课程,惠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困难家庭子女2000余人次;打造“逢一说事”居民议事平台,通过“唠唠嗑”“拉家常”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问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900件。二是提升“靶向力”,志愿服务温暖人心。利用“西城网事”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及时服务;建立“群众点单-实践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百姓评单”“四单”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服务;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组织开展免费理发、义诊等,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惠及群众1500余人次。同时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过节”系列活动,实现志愿力量齐“发力”、服务群众无“死角”。三是提升“影响力”,做强品牌深入人心。围绕“星火西城”品牌建设,策划开展实践活动260余场次,自身品牌机制、品牌价值不断形成。结合行业特色,形成街道“书香沁西城”“骑乐融融”“头等大事”“小区大管家”“七彩志愿服务队”“微光小鹿”等系列志愿服务品牌。
下一步,西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不断整合、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资源,不仅可以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凝聚干群心的主阵地,也在促进人居环境美、社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