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巴林左旗西城街道立足社区发展实际,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社区经济发展新路径,切实增强社区经济“造血功能”,在保证社区经济实现盈利的同时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组织联动抓统筹,凝聚发展动能
擘画蓝图有方向。研究制定《西城街道发展社区经济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任务,提出3项工作原则、5种发展模式和5个基本步骤,确保社区经济发展有目标、有抓手。同时,成立社区党组织领办经济实体工作领导小组,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会商议事有动力。依托党建联席会和“逢一说事”等机制,整合辖区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爱心商家、居民代表等30余个群体资源,组织开展20余次会商发展规划,营造“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民事民智、民事民管”的群策群力氛围,为发展社区经济提供有力支撑。经验交流有脉络。定期组织社区经济发展经验交流分享会,10个社区互相交流介绍社区经济发展情况、重要举措、集思广益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街道推动抓利导,激活一池春水
“一社一策”促发展。围绕“抓重点、攻难点、树典型”的工作思路,细化“城市社区依托资产和市场兴社、城郊村发展产业兴村”工作举措,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社区经济。街道对接企业搭建“社区工坊”进行原材料加工,根据社区资源禀赋,以串珠、刺绣、剪纸、非遗文化体验(制瓷器)形式,帮助居民充实“钱袋子”。针对辖区陪读妇女较多,时间充裕的现状,在社区创办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灵活就业基地,由厂家提供技术及原材料,推行“基地派单+居家接单”模式,群众通过“零工”方式获得笤帚苗绑扎、缝纫零活、手工花制作等各类订单,并按月收成品结工资,实现楼上安居、社区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助力群众灵活就业引向深入。
“四位一体”促落实。创新社区农超模式,通过在10个社区建设农仓超市,以低于市场价格代售本地特色的鲜食玉米、鲜牛奶、奶食品等农畜产品,打造西城“好物鲜吃”社区农超品牌。与街道“楼栋精治”工程深度融合,招募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志愿者等作为超市“服务员”,将暖心送货上门服务、入户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融洽干群关系以及发展社区经济四项工作一体化推进,丰富社区经济体职能,不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
“多方发力”促增效。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和组织协调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接协调各共建单位、职能部门、“两代一委”倾情发力,通过联建帮带、爱心企业助推、个体工商户积极参与等方式,将组织资源转化为社区治理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和制约社区稳定与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服务自我”。
社区能动抓发展,延伸服务触角
引育平台,盘活资源。及时摸清盘活现有资产,激活零散地块、未使用场所等“休眠”资源,立足资源禀赋加深工作力度,提高场所资源化利用,促进发展提速增量。通过引入第三方签订“社区合伙人”共建共营协议,在清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联合打造中医诊疗康养馆,约定“社区合伙人”免费项目和收费项目,以空间换资源的理念,与医师达成双赢合作,孵化社区中医诊疗康养服务平台,提升社区多元服务能力,助推社区经济发展。
创新载体,服务惠民。针对福山社区人员构成中困难、残疾、高龄人群占比较大的现状,建造洗衣坊,面向辖区居民以低于市场价格标准进行洗衣收费,面向80岁以上独居及空巢老人、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则提供无偿洗衣、洗被服务。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推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全面融入到社区治理,巴林左旗东傲社会服务工作中心为辖区100位老年人发放百元洗衣卡,尊薇洗衣液工厂捐赠洗衣液、洗衣粉。
领办物业,强筋壮骨。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工程,由社区党组织领办物业,注册成立由社区100%控股的物管公司,由社区公司作为小区物业实施主体,对辖区无物业接管的小区推行全透明化物业管理模式,物业费收缴率达100%,为居民提供物业服务的同时发展社区经济,既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又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
社区坚持“成果共享便民惠民”的理念,为小区搭建车棚,修补小区台阶、路面、墙体,规划停车位,更换监控显示器,救助困难人群,将集体经济净利润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民生实事项目等公益事业,实现了经济发展反哺社区治理的良性循环。
目前,街道已完成“社区工坊”的筹建工作,已引入企业5家,平均每月为300名居民增收2000余元。为社区党组织领办物业公司全部完成注册,并对6个“三无”小区开展物业服务。建设了10家农仓超市,购入配备了10台自动贩卖机,自发展社区经济以来营业收入达4万余元。(李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