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隆昌镇古北口村设施农业产业园内,一个个农业大棚井然排列。走进大棚,热气扑面,果蔬飘香,一棵棵西红柿秧苗又悄悄开了新朵。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垄间,正在为西红柿落秧。今年50多岁的村民孙彩芝家里种了十几亩地,农闲时便到园区从事种植工作。
“这个不用洗就可以直接吃,清甜爽口,销售还挺快的呢!”孙彩芝告诉记者。
隆昌镇自2023年开始实施设施农业种植,种植的西红柿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也销往了全国各地。
发展设施农业,产、销是关键。为解决产销难问题,隆昌镇积极探索“订单种植与商家收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商家下单,园区种植、发货的订单式种植产业,以稳妥可靠的“订单”农业,让“种有定向,销有方向”,克服了“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等难题。
“隆昌镇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熟化程度高,耕作性能与保肥性都较好,能栽培出甜度高、果实丰满的番茄,亩产达20000斤左右,年利润约为49.6万元。番茄预计4月中旬开始采收,6月底结束,高峰期预计每天采摘量在6吨,主要销往霍林河。相较于电商平台,‘订单式农业’不需要套路。在品控方面,也是从成熟度、品相等维度考察,历经三道关口,最后才是人工装箱发货。原产地直发,能够真正做到让利消费者和企业。”隆昌镇设施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贾永成表示。
设施农业效益好不好,还得看群众的钱袋子鼓不鼓、集体经济收益高不高。目前,隆昌镇采用“订单式农业”发展模式大大降低了种植风险。据了解,按照签约的回收价格,种植投资回报率超过200%。通过种前写“合同”,收货靠“订单”的方式,让种植销售无后顾之忧。
“我就是古北口村的村民,农闲时就过来打工,现在每天能赚150元,还守家在地,增加了不少收入。”古北口村村民孙彩芝高兴地说。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更让群众踏上了致富路。据悉,2023年古北口村通过设施农业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就达40余万元,带动就业达60余人。
乡村发展,产业先行。2024年隆昌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番茄“订单式农业”的引领示范作用,逐步探索“1+4”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古北口村为园区主阵地,辐射带动隆昌村、大庙村、联合村、隆胜村,努力打造战略赋能、配套完善、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产业园,提升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