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巴林左旗景色甚浓,万亩的柠条为沙地披上了绿装。在花加拉嘎乡伙房村南山柠条基地,柠条漫山遍野,基地现场机器轰鸣。一辆大型机械正在按技术要求,采取间隔循环模式,隔带进行平茬,而另一台大型破碎机和一台装载机正在把平茬下来的柠条破碎成颗粒。
柠条具有覆盖广、产量高的特点,有很强的发枝能力和再生能力。多年来,为破解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转化之间的难题,巴林左旗结合当地风沙大的脆弱环境,不断延伸柠条产业链条,一手抓生态一手促经济,利用柠条适应性强、耗水量低、防风固沙和耐啃食、耐践踏、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扩大柠条种植面积。自2010年以来,巴林左旗依托退耕还林项目种植柠条26万亩,通过构筑柠条绿色屏障,有效地改善了全旗的生态环境,让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目前,公司已在花加拉嘎乡伙房村顺利完成厂房建设和机械调试,柠条加工生产线正有序生产,年可加工草颗粒1万多吨,加工燃料颗粒1万多吨。2020年以来,我们厂已经完成柠条平茬2000亩,加工草颗粒2000多吨,加工燃料颗粒1.2万多吨,产品已销往河北秦皇岛、辽宁朝阳、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市周边地区,年可实现收入600多万元。柠条经过粉碎加工打包成捆,真正地实现了从原料到饲料的完美蜕变。”赤峰市森润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玉忠介绍说。
近年来,巴林左旗不断加强供需衔接,提高技术支撑,推进柠条饲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为百姓增收致富服务,让沙地变“绿洲”的同时,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