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解决好草原过牧问题,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巴林左旗林业和草原局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24〕63号)文件要求,在旗委、旗政府的统筹指导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方案》围绕巴林左旗禁牧工作核心需求,系统涵盖总体要求、实施范围、实施步骤、重点任务及强化保障等内容,旨在全面推进禁牧工作落地,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畜牧业转型发展的双重目标。
一、总体定位:锚定“生态与民生”双目标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确立了“生态优先、疏堵结合、转型赋能”的核心思路。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严格禁牧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同时通过畜牧业转型升级、科技赋能等举措保障牧民持续增收,实现“草原绿”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实施范围覆盖全旗各苏木乡镇街道、国有林场及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到全域无死角。
二、实施路径:三步走推进禁牧落地见效
《方案》明确分阶段推进工作,形成“调研筑基—统筹实施—攻坚突破”的闭环流程:
1. 制定方案阶段(8月18日-8月31日):由旗林草局、农牧局牵头,各责任单位深入学习政策、开展全域调研,摸清草原面积、牲畜数量等底数,建立专项清单,前期完成个性化实施方案制定,为禁牧工作打牢基础。
2. 统筹推进阶段(9月1日-12月10日):以旗林草局为核心,各单位严格落实《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进禁牧,同步开展舍饲圈养支持、政策宣传等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平稳落地。
3. 聚力攻坚阶段(12月10日-12月31日):全面总结前两阶段工作经验,聚焦禁牧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并明确完成时限,靶向破解执行堵点,保障年度禁牧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核心任务:“疏、管、转”三维发力破局
(一)做好“疏”的文章:破解牧民转型后顾之忧
坚持“以疏为主”,通过精准服务为禁牧“减压”。一方面,要求2025年8月31日前完成全覆盖调查,建立草原面积、牲畜数量等4个清单,通过“明白卡”上墙实现政策透明化;另一方面,全方位支持舍饲圈养,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又助力市场拓展、打造特色品牌,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农牧产品深加工企业,从“养殖端”到“销售端”全链条赋能产业转型。
(二)做好“管”的文章: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以“严管”守住禁牧底线,建立“制度执行+责任落实+预警监测”三重管控机制:
1、制度执行:严格落实《巴林左旗规范生态禁牧工作制度十条》,对违规放牧行为实行“线索移交—现场查处—资金扣发”闭环处理,考核结果纳入林长制考核。
2、责任落实:实行网格化管理,压实林草长、护林员等管护责任,明确执法人员配备标准,对失职失责人员实行解聘、处分直至追究刑责的梯度问责。
3、预警监测:采取“直查草场、现场举证”方式巡查,建立黄橙两色预警机制,对违规行为早发现、早整改、早追责,推动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
(三)做好“转”的文章:激活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以“转型”实现长效发展,重点推进四项工作:实施2025年赤峰东北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16.2万亩草原综合治理;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转变牧民观念,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开展种草、养殖技术等专项培训,增强牧民转型能力;引进科技装备与优良品种,推进草原土壤和植物品种改良,提升生态治理科学性。
四、保障机制:四项举措筑牢执行根基
《方案》从组织、政策、考核、宣传四方面强化保障:明确旗林草局牵头抓总、部门协同、属地负责的组织体系;通过争取上级支持、探索饲草保险、实行“先建后补”等强化政策资金支撑;建立“月调度、月通报”机制,将禁牧纳入绩效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与典型推广,营造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氛围。
此次《方案》的出台,是巴林左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通过“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举措,既为草原生态修复按下“加速键”,也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铺就“转型路”,将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实现良性循环,为巴林左旗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网站首页
走进左旗
政务公开
网上服务
政民互动

蒙公网安备150422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