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民政局的入户探访,我才及时领取到临时救助金,为我后续的治疗增强了信心。”近日,花加拉嘎乡的洪女士在收到临时救助金后感慨道。洪女士案例并非个例,这背后是巴林左旗民政局依托自治区民政创新构建的“数字民政”系统在发挥作用。
为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落实精准、高效、便捷、智慧、温暖的社会救助政策,6月初,巴林左旗积极推广运用“内蒙古数字民政工作台”。目前,该系统监测4.11万人,覆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家庭、防返贫监测对象、其他困难人员等6类监测对象。自平台使用以来,已发出1854条预警信息,今年新增低保2393人,退出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1555人。平台还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同时建立“线上预警+线下核查”快速响应机制,嘎查村(社区)协理员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核查反馈。
“数字民政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要让数据跑在困难前面,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旗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民政”平台是将移动互联技术和数据共享相结合,以惠及群众、提升效能为目标,利用现有大数据成果,运用到民政领域各项工作之中,开发办理申请、审批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信息系统,推动民政各项业务办理向移动端延伸。目前,旗本级申请了“数字民政”系统管理、审核、经办专用账号6个,乡镇申请专用账号70个、嘎查村申请专用账号18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