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我旗举办辽上京考古发现和辽上京规制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辽上京考古队队长董新林作专题讲座,来自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的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中,董新林教授就辽时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皇城建立历史和古代游牧民族建筑特色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按时间顺序概要介绍了辽上京遗址考古发现和研究,展示了多年来辽上京考古队的发掘与成果,在分析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辽上京城市的规划理念——“辽上京规制”。
在场的师生就辽上京门址沿革、宫皇城结构、城市考古方法论等问题向董新林教授请教,现场气氛热烈。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中文专业学生戴利宇说:“本次讲座让我对辽上京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考古学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了更多的认知,受益匪浅。”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类专业学生梁柏诚说:“董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述为我们介绍了辽上京皇城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的考古研究相关成果。通过聆听这次讲座进一步深化了我对于辽上京城址布局和沿革的认识。”
据了解,辽上京遗址承袭了我国汉唐以来的都城建设规制和帝陵传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新范式,也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
“我们取得了几个很重要的阶段性的成果,首先明确了辽上京皇城内宫城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之上确定了辽上京皇城存在东向的轴线,这是一个新成果。再就是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大概理清了辽上京皇城的整体格局,这也是北方游牧民族融入到统一多民族国家过程中的很重要的一个考古实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辽上京考古队队长董新林表示。
巴林左旗立足优势条件,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在深度挖掘、活化利用上下功夫,清晰展现了巴林左旗各民族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以考古发掘实证巴林左旗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北疆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