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林左旗委、旗政府紧紧把握国家繁荣文化旅游的有利契机,结合国家、自治区、赤峰市关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部署和巴林左旗文旅产业实际,提出了“23511”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进“景城一体、文旅融合”的高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度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不断打造优质的文旅业态,创新培育特色文旅重点项目,满足各类游客不同的休闲度假需求。文旅产业的不断壮大、文旅品牌的日渐丰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23年国庆中秋小长假期间,巴林左旗A级景区接待游客4.8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5.83万元。
文化遗产“活”起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孩子来博物馆挺有意义的,孩子很喜欢参观历史文物,在潜移默化中更加了解了契丹辽文化。”在辽上京博物馆参观的王女士说道。
巴林左旗是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为全面突出契丹辽文化旅游特色优势,巴林左旗以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辽上京博物馆、辽祖陵祖州遗址等为主,着力推动文旅产业集聚发展。以辽文化为主线,2023年开展了别具特色的中国辽文化节、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巴林左旗的独特魅力。今年6月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不仅营造了全民参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浓厚氛围,更激发了文化自信自强的深沉力量。多种类、多业态的综合性活动,让文化“活”起来的同时,群众生活也“乐”了起来。
巴林左旗是国家确认的文物大旗。为扎实推进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巴林左旗认真贯彻落实文物工作方针,多措并举,用初心擦亮文化名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日前,考古队在辽上京皇城遗址发现一处布局清楚、体量很大的东向院落,这对认识辽上京皇城布局、进一步探索辽上京皇家礼制建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也为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旅“融”出新风采
2023年夏季,巴林左旗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热烈沸腾的夏日:草原风筝节放飞梦想,万人马拉松沸腾全城,那达慕大会体验民族风情,辽文化节更迎合了不断升高的旅游热度,精彩上演的节目在进一步提升辽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推动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这次到巴林左旗除了参加比赛,我还带上了妻子和女儿,一家三口来旅游,很早就被这里的辽文化所吸引,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实地了解一下。”半程马拉松完赛后,来自天津的王先生说道。
“认识一座城,跑场马拉松。”跑者们在城市之间与人文景观共赴夏日之约,用脚步丈量城市之美。21.0975公里,既是马拉松比赛全程的距离,更是一段感受巴林左旗文化、城市底蕴的悦心之旅。巴林左旗奉献了一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品牌赛事,向万名参赛选手和观众展现了巴林左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壮美的塞外风光以及现代城市的精神风貌,展示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让全世界见证了这座城市不断前行的蓬勃姿态。
巴林左旗不断强化旅游与文化、交通、生态、特色资源、农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壮大文旅产业,释放消费潜能。
文化惠民“润”无声
巴林左旗致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地,步伐坚实而笃定。群众文化活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丰富全旗人民文化生活的春节、元宵节、全民阅读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文化活动,已成为全旗群众文化的品牌活动。广场舞、秧歌大赛热烈上演,尽享群众文化大餐;乌兰牧骑把党的方针政策和温暖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惠民演出持续不断。
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热烈开展,一次次惠民演出走进千家万户……巴林左旗始终坚持以文化惠民生、以文化沁民心,一系列举措为群众带来了扎实的幸福感、满足感。
千年文化谱新曲,美景四季皆可游。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动力十足的巴林左旗,正奏响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让“诗和远方”的故事在巴林左旗演绎得更加精彩,让出彩的文旅成绩为巴林左旗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