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林左旗奶业示范园,一座座标准化钢架结构的牛舍映入眼帘,看起来十分宽敞气派,干净整洁。盛汇牧业生产车间负责人于志斌热情地对记者说道:“这个月我们的奶产量已经超额完成!快来尝尝我们研究的新产品!”自巴林左旗奶业振兴项目实施以来,这个坐落在北方边远地区的小县城,迎来了产业振兴的新篇。过去的巴林左旗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旗,奶业发展起步晚,标准化程度低。为了突破奶业发展困境,旗委、旗政府充分挖掘位于黄金奶牛养殖带的区位优势,实施“乳业强旗”发展战略,坚持“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创品牌、拓市场”十五字方针,形成了以盛汇牧业为龙头的“种养销”闭环式“奶乳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坚持守正创新建好奶业“强”基地立足资源出台产业政策
巴林左旗根据水源、牧草、土地等资源条件,瞄准“农区园区化、牧区牧场化”的发展定位,印发了奶业振兴规划(2023—2027年)和奶业振兴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奶牛规模养殖的积极性,同时在牛产业融合发展科技示范园区谋划了占地6000亩的优质奶源基地。
因地制宜推进园区建设
根据规划发展思路,在隆昌镇、林东镇重点打造现代奶业园区,发展万头奶牛规模养殖场,形成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优势。园区计划投资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9亿元,重点启动实施了园区路网水电基础设施,盛汇牧业二期、平源牧业万头奶牛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奶牛存栏达到3.23万头,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5%,奶产量达到2.4万吨。
提质升级延伸产业链条
根据奶业发展实际,在查干哈达苏木、白音勿拉镇、乌兰达坝苏木3个牧区重点发展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支持传统奶食品加工作坊升级。已投入200万元支持15家民族奶食品小作坊,对生产车间和部分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带动61家奶食品小作坊开展标准化奶食品生产,使全旗奶产业链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推进低碳减排输送奶业“绿”动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巴林左旗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向奶牛养殖场倾斜,通过生态蚯蚓养殖、固体粪便堆肥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等模式,变废为宝,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全旗已建设有机肥处理中心4家,建成生态蚯蚓养殖场项目1处,全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
奶牛养殖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巴林左旗紧盯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培育改良员135人,开展奶牛性控胚胎、冻精使用等工作,加强高产奶牛选育,提高单产水平。建成内蒙古壮大动植物检验检疫有限公司,依托该公司与伊利、蒙牛等乳企合作,推动繁育、饲喂、挤奶、运输、粪污处理等全流程绿色化生产。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统筹利用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生产等项目,全旗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保持15万亩以上,收贮50万吨以上,种植饲用燕麦1.5万亩,羊草0.5万亩,为奶牛生产提供充足优质饲料。同时依托超想兽医团队持续抓好疫病防控,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初步建成综合服务体系。
推广数字技术注入奶业“智”核心为奶牛装配智能设备
如何能了解牛只的健康情况,甚至能精确地掌握每头牛每天的走动步数、食量变化和产奶质量?顺着问题往深处挖,巴林左旗奶业示范园探索出了新路子。园区内盛汇牧业牛舍中每头牛脖颈上的项圈,可以看作牛的数字翻译官,读懂每一头牛。通过给牛佩戴智能项圈,能对每一头牛进行繁育、健康监测,再根据检测结果科学定量精准饲喂,提高牛只的健康率。
实施养殖场提升行动
为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转型升级,支持农区养殖场和牧区家庭牧场规模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按照“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思路,持续推动中小养殖场改造提升。实现养殖过程可视、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可追溯。截至目前,全旗已发展规模化、数字化奶牛养殖场和家庭牧场2家。
搭建牧业数字化平台
数字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精准管理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奠定奶业发展基础,巴林左旗自主开发适宜本土实际的牛全产业链智慧牧业服务追溯平台。通过养殖基地示范应用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移动互联技术,构建智能饲养管理与畜禽养殖电子档案与产品质量溯源监管系统、谱系数据库,实现实时掌握牧场生产全流程情况。
强化联农带农树立奶业“金”招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旗内乳品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场户采用互相持股、二次分红、溢价收购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提高奶牛养殖企业带动服务能力,鼓励奶牛养殖企业与农牧户建立奶牛“托养分红”合作关系,支持无牛户贷款购买2头奶牛托养到企业,每头奶牛每年分红3000元以上。同步建立奶食品加工带动机制,支持龙头企业与奶牛家庭牧场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奶农+合作社+牧场+工厂”的新型利益共同体。
打造本土奶业品牌
依托盛汇牧业、孟和奶食品等龙头企业,巴林左旗打造了乳制品加工产业优势区,引导区内乳企进行资源共享,共同开展产品创新研发,优化加工工艺和产品结构,初步建立了液态奶及风味乳制品产品体系。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巴林左旗积极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重点加强养殖环节投入品和饲养管理环节管控,全产业链严格依据相关技术规范,严禁使用违禁添加物,严格执行休药期等规定。得益于本土乳业积极对标国际标准,生产出的巴氏鲜奶,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分别达到 3368.4mg/L、43.5mg/L,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好牛奶,给消费者看得见的放心。
“今年,在自治区、赤峰市提出的‘奶九条’基础上,我们加大了对本土奶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服务,全面提升奶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奶业产业体系。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产业提质增量,力争到2025年,全旗奶牛存栏达到4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5%,奶产量达到12万吨,产值实现5亿元以上。”巴林左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陈玉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