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巴林左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肉牛产业是巴林左旗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主导产业,全旗肉牛存栏达到25万头,其中育肥牛存栏约0.5万头,年饲养量达到35万头,出栏10万头以上;主要品种包括西门塔尔、夏洛莱、安格斯、海福特和蒙古牛,其中西门塔尔牛占比95%以上,其它品种占比约5%;累计培育100头以上养殖场户305个、养殖专业村100个、养殖小区13个、家庭牧场176个;存栏1000头以上养殖场主要有盛汇牧业、广汇牧业、康同牛业、每选牧业、众犇畜牧等企业;有肉牛交易市场1处,为林东镇广合活畜交易市场;全旗肉牛经纪人437人,肉牛改良员120人,防疫员324人,乡村兽医239人,参与肉牛产业发展的农牧民达到6872户14731人,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4亿元以上。
肉驴产业:巴林左旗是全国知名的毛驴繁育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肉驴交易集散地。近年来,巴林左旗制定出台了肉驴产业发展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落实金融贷款贴息、家庭牧场培育等措施,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规模、质量效益、群众参与度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全旗现有养驴专业村25个,毛驴繁育场1处,肉驴人工改良站30处,累计引进种公驴1100头,年可人工授精和本交改良肉驴5万头。年交易量6万头以上,主要销往广东、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目前,巴林左旗正在规划建设现代肉驴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万亩,通过建设肉驴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肉驴精深加工厂区,配套建设康养旅游、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直播电商、有机肥加工、生物医药等设施,延伸肉驴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千头乌头驴种源繁育基地和万头商品驴养殖示范基地,引领全旗肉驴饲养总量达到10万头以上,辐射带动巴林左旗乃至蒙东辽西地区肉驴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笤帚苗产业:巴林左旗笤帚苗种植和使用历史可追溯于辽代,拥有“中国笤帚苗之乡” 的美誉,是全国最知名的笤帚苗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种类最齐全的笤帚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笤帚交易市场。全旗笤帚苗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左右,原产原苗生产能力达到7000万斤,可加工各类笤帚制品8000万把件,现有规模以上笤帚苗加工厂87家,现实际生产加工3000万把件,年加工普通笤帚2000万把,精品笤帚1000万把(包括各式工艺品),实现产值达到6亿元。辐射带动3.2万户8万余人从事笤帚苗种植加工,已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富民产业。
设施农业产业:我旗按照“靠城、近路、南菜北菌规模发展”及“一心三区”的发展思路,发展以林东镇城区为中心,辐射隆昌镇、十三敖包镇、碧流台镇为重点的设施蔬菜产区和露地蔬菜产区和以十三敖包镇、富河镇、花加拉嘎乡为重点的食用菌产区。全旗年种植牛角椒品种辣椒6000余亩,年产量45000吨以上,年培育食用菌500万棒,年产量4000吨左右。目前已经发展培育规模以上蔬菜专业合作社11家,全旗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6万亩、露地蔬菜3.6万亩,年蔬菜总产量达20万吨以上。计划新建设施冷棚1500亩,正在谋划建设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专营商铺。
鲜食玉米:巴林左旗地处中国黄金玉米种植带,与同纬度的美国玉米种植带、乌克兰玉米种植带并称为“世界三大玉米种植带”,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民贸一乡一品促进中心授牌巴林左旗为“中国白糯玉米之乡”称号。目前,全旗建设鲜食玉米种植基地10000亩,年产鲜食玉米2000万棒左右,其中有机玉米种植基地3000亩,年产有机鲜食玉米700万棒左右,远期规划建设鲜食玉米种植基地达到30000亩,年产鲜食玉米达到5000万棒。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与万青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农民种植户进行订单种植,并与阿里巴巴旗下十荟团、橙心优选、小马特连锁超市、天津食品集团、一乡一品特色馆合作,形成了“城市批发商+社区团购平台”走销量、“超市+连锁店”树形象、“电商平台+特通渠道+团购”卖利润的销售模式,产品覆盖北京、广东、长沙、苏州等多个省市。
中药材产业:巴林左旗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独特的区位和气候优势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近年来,全旗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富民产业,形成了以三山乡为中心,辐射富河、碧流台、哈拉哈达等乡镇的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三山乡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主要品种为板蓝根、黄芪、苍术、防风、桔梗、甘草、黄芩、芍药、沙参、知母、党参、白头翁、小灵仙 、枸杞等。全旗年产收中药材 30000 吨,年加工中蒙药材3000 吨,销售产值达 6000 万元,药材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广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巴林左旗农畜产品加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已经发展成为全旗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旗从事农畜及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有100余家,其中大辽王府、健元鹿业、赤峰陈曲、科然生物、兴海食品等企业规模较大。“健元鹿业”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尊牌饲料、沐沦河小米、契丹小米、WLB系列皮革制品、斑岩羊绒衫、大辽王府6个商标荣获“自治区著名商标";林源鹿业久阳神酒、海兴酒厂“兆君”酒、蒙鹿源酒、十三敖包笤帚苗制品等300多个商标荣获中国知名商标。巴林左旗毛毛谷小米和巴林左旗笤帚苗获得“地理标志商标”,驴肉产品进入国家“有机产品”行列。2022年,全旗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
有色金属产业:巴林左旗地域组合独特,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全旗境内已探明有色金属矿石储量4.4亿吨,主要分布在白音诺尔、乌兰达坝、富河三大矿区。其中铁金属量1909.61万吨,锌金属量430.54万吨,铅金属量160.23万吨,铜金属量12.46万吨,钨钼金属量4.73万吨,银矿石量1.3亿吨,银金属量2万吨,其中富河矿区宇邦矿业双尖子山矿区已探明银金属量1.5万吨,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七的单一银矿床矿山。全旗共设置有色金属矿权75宗,其中采矿权34宗,探矿权41宗。现有有色金属采选企业16户,选厂20个,在产矿山企业4家,分别为中色白矿、山金红岭、宇邦矿业和开源矿业,全旗有色金属日设计采选能力达2.58万吨,实际采选能力保持在1.3万吨以上。现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3家,分别为山金银铅、中色锌业林东分厂和金帆再生资源,年产电解铅10万吨,精铅、合金铅4万吨,锌焙砂10万吨。2022年全旗6家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产值46.5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上缴税金4亿元,占全旗税收收入的40.5%。
非金属产业:巴林左旗非金属资源丰富,已探明萤石储量170万吨,经检测Caf,最高品位41.8%,平均品位28.5%。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10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经内蒙古建材研究院检测,CaO含量达53.56%,属于食品级石灰石。已探明叶腊石储量1000万吨,远景储量1亿吨以上,经大连轻工学院检测,SiO₂细料含62.7%,粗料含82%,AL₂O,细料含31.08%,粗料含14.04%。已探明大理石储量5000万立方米,硅灰石80万吨。除此之外,还有沸石、膨润石等非金属矿种,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已发现珍珠岩成矿带5处,其中4处尚未勘查,1处探明储量600万吨,经化验主要成分SiO₂含量达27.6%,AL₂O₃含量达31.42%,膨胀倍数>13(K=5)。2017年与中国非金属工业协会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培育建设了“中国(巴林左旗)非金属矿产业基地”,夯实了非金属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全旗现有非金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2022年实现产值3.7亿元。目前,凤凰山工业集聚区已规划占地1000亩的非金属产业园区,紫川炭纤维、富岭建材50万吨石灰石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杰诚、振欣、磊鑫等一批饰面花岗岩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含氟精细化工产业:巴林左旗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有化工企业2家,2022年实现产值7.3亿元。其中吉安化工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唯一定点的民爆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炸药生产和爆破服务,在蒙东四盟市都设有分公司,2022年实现产值5亿元。鹏峰化工10万吨/年无水氟化氢及高端含氟材料项目二期已正常达产,2022年实现产值2.3亿元,三期项目预计2023年开工建设。目前,我旗正在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化工集中区,规划面积3.36平方公里,华氟14万吨氟系列产品及中间体、年产3000吨甲硫基乙醛肟等一批化工项目正加快推进。
新能源产业:巴林左旗风光资源富集,十分具有开发价值。100米高度平均风速达到每秒5.5—12.5米,太阳总辐射量为1530.00kWh/㎡,属于“很丰富”级别。全旗新能源装机9万千瓦,其中风电4.95万千瓦、光伏4.05万千瓦。全旗年用电总量7.5亿千瓦时,新能源年发电1.8亿千瓦时,占全旗用电总量24%。2022年,我旗委托上海勘察设计院高质量编制了《“十四五”新能源规划》,总体规划新能源可开发容量375万千瓦,其中风电场170万千瓦,光伏电站205万千瓦,预计开发总投资达200亿元以上,具有广阔的投资前景。新能源产业链主要围绕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和储能电站三个板块开展招商引资:一是新能源开发板块。我旗着重对风光基地、源网荷储、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风光制氢等5类市场化消纳项目和保障性并网项目进行招商。二是新能源产业链上游装备制造业板块。围绕风电项目建设,适度发展风电整机制造,重点对叶片、发电机、轮毂、轴承生产等高载能项目进行招商;围绕满足光伏电站建设需求,对光伏组件生产,电池片、光伏玻璃、逆变器等设备制造项目进行招商;依托氟化工、动力电池、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对储能电池、储能控制系统设备制造项目进行招商。三是储能电站建设板块。我旗琥珀沟抽水蓄能电站已纳入自治区“十四五”中长期规划,设计规模120万千瓦,欢迎有志之士对此投资。同时,欢迎化学储能、空气储能等其他储能项目落户左旗。
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是巴林左旗重点打造的战略新兴产业,目前依托资源优势,引进了万行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和巨世同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别实施了基础配件和应用设备生产加工项目,正在推进满筑再生资源报废机动车拆解、河北荣硕高铁钢结构预制件等项目。2023年,巴林左旗拟在凤凰山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铸造园区,为扶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我旗计划年内新建6万平标准化厂房用于铸造园区的打造。目前,我们正在充分挖掘产业梯度转移优势,全力推进“深度融入京津冀、积极对接环渤海、主动参与大循环”战略,加强与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沟通联络,积极承接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我们诚邀从事汽车零部件、复合材料制品业、特种机械制造业、矿山机械配件等重机高载能企业到巴林左旗投资兴业。我们将加大风光绿电的匹配力度,有效降低企业的用能成本,努力将装备制造产业培育成我旗新的支柱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巴林左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多样,是富河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国家确认的文物大旗。有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锅山国家地质公园、乌力吉沐伦河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字号”工程,又有辽真寂之寺(召庙)国家4A级景区、辽文化产业园国家3A级景区、辽上京博物馆国家3A级景区、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2A级景区、沙那水库国家2A级景区、契丹博物馆国家2A级景区6个“国家级”景区。我旗紧紧围绕“契丹辽文化体验游王牌”“契丹辽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两大战略目标,致力打造“南部契丹辽文化体验游、中部美丽乡村度假游、北部自然风光生态游”整体布局,构建“全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南部契丹辽文化体验游围绕“一山、一寺、一城、一陵”爆点区域集中打造,通过整合资金、招商引资等方式,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丰富景区体验游业态,打造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契丹辽文化体验游高地。中部主要围绕大良沟、柴达木、全胜等乡村旅游重点村集中打造,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联动山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强调民俗生活体验性,突出村庄自身特色,打造乡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养生等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美丽乡村休闲度假游;北部主要依托乌兰坝国家自然保护区、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老爷洞沟、要尔亚红柳林、沙那水库等优质旅游资源,贯通辖区内优质景区景点,构建辽文化体验游、民俗体验游、自然生态游、草原风情游等生态游新格局。
商贸物流产业:巴林左旗曾经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现有高速、国道及运煤专线等4条公路与外部连接,全旗半径300公里内建有3个机场,开通航线30多条。全旗共有零售商业网点7500多个,综合农贸市场24处,商贸从业人员3.59万人。拥有综合物流园区1处,入驻企业12家,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现已具备推动物流产业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