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有色金属开发区林东产业园:内蒙古赤峰有色金属开发区林东产业园2021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属自治区级二类开发区,包含凤凰山工业集聚区和上京工业集聚区2个区块,总规划面积9.03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有色冶金化工和食品加工,2022年实现产值35.5亿元。林东产业园将严格落实"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有色金属产业为核心,非金属新材料、含氟精细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链为支撑的"一心五链"发展格局,积极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推广绿电替代,持续提高综合配套和承载能力,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打造服务项目落地的强大载体。
凤凰山工业集聚区:凤凰山工业集聚区位于林东城区东南,距旗政府所在地10公里,总规划面积6.27平方公里,总体功能定位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含氟精细化工,辅助业态为非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目前,凤凰山工业集聚区已实现集通铁路、林白铁路“两铁贯穿”,自来水、地表水、中水"三水齐进",生活污水、化工污水、一般固废、危险废物“四污共治”和路网、电网、通讯管网、燃气管网、智慧园区“五网通达”。其中:铁路已经纳入全国铁路网;自来水供应能力5000吨/日,中水、地表水供水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日,危废渣场库容70万立方米,一般固废渣场库容150万立方米;有66kV变电站2座,220kV开关站将于2023年建成;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730万立方米/年,最大供气能力6500立方米/小时;应急管理、环保监测系统、能耗管理等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化工应急污水处理厂(事故池)、危化品停车场、特勤消防站建成后,园区将具备各类项目入驻条件。凤凰山工业集聚区将围绕铅锌银等资源构建“铅锌银矿产—铅锌银冶炼一合金材料—金属制品”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核心产业链;围绕萤石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构建“萤石、硫酸一氟化工一含氟精细化工一新材料”为辅的氟化工产业链;围绕石灰石、石材等资源构建“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物制品一环保建材一建筑新材料”为辅的非金属新材料加工产业链;围绕园区周边丰富风光资源构建“风光发电一高载能消纳端一绿色化工一新能源装备”为辅的新能源产业链;围绕铅锌及再生资源构建“回收循环利用一零部件铸造一初级生产一轻工制造一智能农牧机械一大型装备”为辅的装备制造产业链。
上京农畜产品加工集聚区:上京农畜产品加工集聚区位于林东城区西南4.5公里处,305国道(现为林东城区与省际大通道连接线一级路)从集聚区内通过,总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集聚区内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现已建成“二横三纵”道路及配套管网,实现了供电线路、集中供水、通讯、光纤网络等全覆盖。上京农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要以马铃薯、大豆、玉米、高粱、杂粮杂豆、肉牛、肉驴、肉羊等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农畜产品、食品加工为主,配套仓储物流业态,健元鹿业、科然生物、赤峰陈曲、德润食品、大辽王府粮贸等企业陆续入驻,生产产品100多个品种,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上京工业集聚区将围绕特色农畜产品深度转换构建“农畜产品一食品饮料一生物制药一高新技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营销”为辅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名称 |
土地出让 (万元/亩) |
用电价格 (元/千瓦时) |
用水价格 (元/吨) |
天然气 (立方米/元) |
标准化厂房 (元/平方米/年) |
人工 (元/月) |
凤凰山工 业集聚区 |
5.67 |
0.49 |
自来水3.0-3.5 |
4-5.5 |
100-150 |
4000-5000 |
地表水6 | ||||||
中水1.8-2.5 | ||||||
上京工业 集聚区 |
5.67 |
0.63 |
6.8 |
- |
100 |
4000-5000 |
中小企业 园区 |
- |
0.63 |
6.8 |
- |
100 |
4000-5000 |
标准化厂房:2022年,巴林左旗凤凰山工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建设完毕,总投资3500万元,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2023-2024年,林东产业园还将建设四期标准化厂房,总计容面积22.2万平方米,保障入驻企业尽快达产达效,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区:巴林左旗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区占地715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20.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7亿元建设了博物馆、演艺中心、古玩城、景观广场、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吸引社会投资13.5亿元建设了购物中心、辽文化主题酒店、商业街区、旅游休闲居住区等项目。整个园区业态涵盖文博展示、舞台演艺、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城市服务、商业经营等方面。园区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运营状态良好,入驻率已达到70%以上,入驻企业、商户500余家,安置就业3000余人,已成为巴林左旗对外展示契丹辽文化的重要窗口。园区在2015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2017年被认定为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2021年成功晋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2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园区。
巴林左旗中小企业园:中小企业园规划占地总面积534亩,目前已入驻项目21个,总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达7亿元以上,带动1000余人就业。中小企业园二期厂房建设项目分为企业自建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巴林左旗农畜产品加工扶贫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一期8栋标准化厂房及附属设施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完成签约入驻企业5家,其中:赤峰市金思园标准化厂房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巴林左旗鑫潼酒业有限公司已经投产运营,巴林左旗实在人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赤峰千旗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创度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购置和安装设备。林东民族塑料棚膜厂技改项目、赤峰富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金属钢窗生产项目、赤峰市宏泰新能源电热采暖设备生产加工项目等3个企业自建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2023年6月竣工投产。
巴前左旗视代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为了进一步优化肉牛产业结构,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现代肉牛产业基础,扩大培育新型肉牛产业经营主体,根据自治区和巴林左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结合隆昌镇肉牛产业发展实际,在双胜村及周边建设巴林左旗现代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园区按照“一核、两翼、八区”布局,以胚胎移植、良种繁育和科研中心为核心进行科技示范及综合服务,以核心种群繁育和肉牛产品深加工为产业链延伸方向,集成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及交易、规模化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及污水处理、肉牛交易、奶食品加工、文创旅游等功能。通过对巴林左旗肉牛全产业链提供支持和科技示范,在“十四五”期末实现园区核心种群存栏1500头,繁育母牛存栏5万头,育肥牛养殖规模10万头,奶牛养殖6万头,屠宰加工能力20万头,肉牛交易量30万头,联农带农5万户以上。实现本地区肉牛育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有机肥、数智化养殖等技术应用国内领先,探索形成肉牛产业带动农户乡村振兴的模式。
巴林左旗现代肉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巴林左旗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把富河镇打造巴林左旗肉驴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全国知名特色毛驴小镇”和“肉驴产业示范强镇”名片为目标,委托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集中集聚集约、补链延链强链、绿色低碳环保、联农带农富农”总体思路和“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总体布局,启动了巴林左旗现代肉驴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重点建设核心区“一心、一园、六基地”(即:科技创新中心、种驴繁育示范园和六个养殖示范基地),全力构建起“养、加、销、服”一体化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打造全国最大毛驴种源繁育基地和万头商品驴养殖示范基地、蒙东辽西优质肉驴交易集散基地和全国肉驴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争创自治区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带动园区肉驴饲养量达到2万头以上、屠宰加工能力达到5000头以上,辐射带动全旗肉驴存栏达到15万头以上。
巴林左旗现代笤帚苗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十三敖包镇是全旗笤帚苗产业的核心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笤帚苗生产中心、加工中心、销售中心和集散中心,共有标准化加工厂44家,年生产加工能力1000万把件左右。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按照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2022年,十三敖包镇从种子研发与试验、新品开发与技术培训、产品加工及展示、市场营销与商贸物流等功能定位入手,共计划投资5070万元,分三期对笤帚苗产业园区进行优化升级,建设笤帚苗种质资源中心、笤帚苗产业商贸中心、笤帚苗产业科创中心、农机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众创空间等,逐步让产业实现科技、文化、数字赋能。
2023年,将依托笤帚苗产业园区这一平台,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大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十三敖包镇将招商方向定位于良种培育、
笤帚苗制品研发、加工销售、秸秆转化利用和机械设备研发等环节发力,助推巴林左旗由“中国笤帚苗之乡”向“中国笤帚之乡”转变。
巴林左旗现代中蒙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园区位于巴林左旗三山乡新农村村,总占地2250亩,分为三期建设。园区一期占地264.77亩,一期总投资额为4308万元,内容包括新建育苗中心20栋共23040㎡万平方米、科研实验中心4千平方米、组培育苗工厂(部分)4千平方米以及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一期正式投产后形成年产500万-1000万株苍术组培苗的生产能力。园区主要以苍术等特色野生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组培育苗、种苗展示交易、仿野生种植、药材初深加工、生物制药、康养保健、养生养老、娱乐休闲、教育培训、药材展销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申报“三山苍术”“三山防风”地理标识认证,并为打造“全国北方仿野生药材之乡”、“全国北方野生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奠定基础。
园区建成后一是推进以苍术苗为主的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和组培育苗,项目一期将实现产能500万株/年,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产苍术苗3000万株,为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基础种源保障。二是推进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为全乡5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种子、种苗、农资、防除等技术服务。三是推进中药材储运加工,为中药材种植基地农户提供产品烘干、收储等服务,同时开展中药材切片等初加工和萃取、合成等精细加工。四是推进中药材商贸服务,建成特色中药材交易中心,为自治区以及东北地区特色中药材商贸提供会展等服务。
最终为全乡、全旗、以及北方特色中蒙药材种植基地提供种源保障、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产品收储加工、商贸市场服务等功能,成为引领苍术、防风等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巴林左旗乡村振兴产业园:乡村振兴产业园位于林东镇上京工业集聚区,G305庄西线与通达北路交汇路口西侧。园区占地约为68077.45平方米(102亩),总投资1.26元,产业园区按照花园式绿色观光工厂的思路进行打造,合理布置功能布局和业态分区,分别规划了工业展览游线、游客参观流线,形成“前店后厂”的总体布局,未来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二级旅游景区,巴林左旗乡村振兴产业园是我旗2023年重点项目之一,产业园前店建设综合办公楼8317平方米,一楼为展示展销中心;二楼为电商直播中心、科技互动大厅(演播厅-云演唱大厅);三楼为客服、售后服务中心及办公区。后场建设标准化厂房15栋,厂房总面积29524平方米,主要设置:农副产品加工车间、肉类产品加工车间、酒类产品加工车间、富硒水产品加工车间、中草药产品加工车间、中央厨房等,质检中心640平方米、物流中心832平方米。预计2023年底完成园区全部建设内容及园区内部业态招商引资工作。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9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5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