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上京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道老毛道村,是巴林左旗重点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产业园建成后,安置了来自全旗各地纳入“生产发展一批”的贫困户175户474人,其中林东镇搬迁入住108户。2018年以来,针对园区建设和经营存在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巴林左旗着眼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着力谱写好产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后半篇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巴林左旗坚持以“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理念,让一批批贫困群众陆续搬出原来的村庄,搬进新家园,开启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崭新生活……
盘活资源,确保搬迁户不走“回头路”。
上京脱贫产业园占地569亩,按照“一房一院一棚一链”的模式建设,建有50、60平方米住房175栋,410平方米生产性食用菌冷棚175栋,750平方米发菌暖棚40栋。群众入住园区,分配到50或60平方米的住房1处、院落1处、食用菌冷棚1栋,所有入住户全部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成为食用菌产业链上的成员。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同时考虑盘活资源的需要,群众入住园区后,要拆除原来居住的旧房,宅基地收归村集体所。为此,巴林左旗专项工程专项推进,在林东镇逐户开展工作,动员他们主动拆除旧房,引导和帮助他们将耕地流转出去,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了“搬得出”,不走“回头路”,安心在新家园生产生活。
龙头带动,引领搬迁户踏上“致富路”。
2018年,浙江省云和县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入驻园区,与菇农建立起“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合作社为菇农提供“菌棒定制、技术指导、市场化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引领搬迁户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每个冷棚年种植菌棒0.8-1.2万棒,每棒成本3.5元,投入2.8-4.2万元,每棒年出香菇5茬,每个冷棚平均年产值5.5万元,每户年纯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做强产业,带领搬迁户驶入“高速路”。
搬迁户真正能“稳得住,能脱贫”,关键在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2019年,旗政府投入资金700万元,回购园区内生产车间、冷库等设备,出租给龙头企业,承包费用全部用于搬迁户食用菌产业发展。投入资金210万元,建设菌种生产车间和产品包装车间各1处。这些后期投入为食用菌产业的提质增效、发展壮大增添了新动能。
强化服务,带领搬迁户迈向“幸福路”。
2018年以来,巴林左旗着力在园区构建公共管理,培训、就业、文化以及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等服务体系。在园区组建党支部,选派镇驻园干部,协调选派旗级驻园干部。有针对性地对搬迁户进行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搬迁户在菌棒生产周期外务工就业。2018年,园区累计雇佣务工搬迁户70户253人,总收入27万余元,户均3900元。
园区党支部书记毛国江对一年来园区发生的变化深有感触,他表示:这一年多的时间,旗、镇两级对搬迁到园区的贫困群众十分关心,园区群众终于有了家的感觉;特别是引入浙江的企业后,菇农们的干劲足了。这个批次出菇,菇农们真正赚了钱,得了实惠。今后,我们更有信心了!
据了解,自4月22日菌棒上架以来,第一茬菇已陆续出菇平均每户收入16000元,截至目前已有最高销售达到20000元的头茬菇。预计今年可生产菌菇1065吨,总销售额达730余万元,户均毛收入5.2万元,净收入最高3万元,已有172户466人实现了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