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来到这里,你会惊奇的发现,一把普普通通的笤帚苗,经过一群普普通通农民的精雕细琢,转眼之间就变成了精品笤帚、家用扫把、按摩手锤和工艺品摆件,完成了从原始材料到销售成品的华丽转身。近年来,十三敖包镇的特色笤帚制品,依托“农村淘宝”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十三敖包镇房身村因为敢于先行先试,光荣成为内蒙古首家“淘宝村”,我旗的笤帚苗产业,搭上了电商销售的快车,走上了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我旗笤帚苗种植历史悠久,编织工艺精湛,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创造出了具有区域规模、知名度较高的“四个之最”,即全国最知名的笤帚苗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内蒙古地区种类最齐全的笤帚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笤帚制品交易综合市场。“四个之最”的背后是我旗笤帚苗市场生机勃勃、不断繁荣壮大的景象,而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中国笤帚苗”、“中国笤帚”这两个地理标识更是让“中国笤帚苗之乡”这一金牌名片更加闪亮。
笤帚苗是我旗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当地企业经过市场调研,也将普通笤帚逐渐转向精品笤帚、工艺品笤帚。在升级改造后,笤帚制品不仅外观精美、造型独特,而且有了更广的用途。可以放在家里当做装饰品,一些小挂件还可以用来辟邪,我旗笤帚苗产业正逐步迈入正轨。
近年来,随着种植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笤帚苗线下销售市场逐渐饱和,出现了产品同质、恶性竞争、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积极寻求新的发展出路成为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大挑战。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业业态,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借助农村淘宝这一新途径,笤帚苗产业也步入了电商发展时代。2016年7月,我旗成功申报了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跻身国家级第三批示范县行列,2017年4月14日,我旗“淘宝村”启动仪式在十三敖包镇房身村举行,为带动全旗笤帚苗产业多元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我旗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协助下,十三敖包镇党委、政府在位于房身村的笤帚苗产业园区建立了电商培训中心,其中淘宝营运中心1处、电商服务站2处,物流配送环线1条和包装分拣及质量检测中心1个,为村民提供免费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注册网店、设置网页、网上销售。同时笤帚苗产业园区负责物流配送,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村民踊跃加入到电商这支队伍中来。房身村作为内蒙古首家“淘宝村”,目前已开通主打笤帚制品的淘宝店铺120家,仅2017年6月至12月,网上笤帚销售额已突破1400万元,产品销往20多个省市,带动扶贫户3200余户。
作为“互联网+产业”的典型代表,淘宝村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庄的经济面貌,更是一场农牧业生产方式、农牧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旗委、旗政府为了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仅为每位打算在淘宝上开店的村民代缴1000元的保证金,还为每一单卖出的货物提供5元的物流补助,这些惠民措施的实施,老百姓的干劲更足了,热情更高了。
搭乘“信息高铁”,抓住电商红利时机,一件件笤帚苗制品因为有了电商而俏销市场;一家家企业因为靠了电商而产销两旺;一个个农户因为做了电商而鼓起了钱袋。记者走进十三敖包镇尖山子村的亿亨源草编制品厂,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和吸引:这里占地8700平方米,主要从事笤帚苗的种植、加工、销售,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及信息咨询服务。现在企业已经能生产笤帚产品5大类60多个品种,年加工笤帚150多万把,销售原苗200多万公斤。企业负责人孙红艳作为笤帚苗产业大户,一直积极寻求途径,对外推广销售,有了农村电商的支撑,她对企业发展壮大充满信心。
通过系统的电商培训,孙红艳不仅学会了制作淘宝主图、详情页等知识,而且掌握了店铺运营、推广、促销和交流的方法,慢慢地店铺开始成型。同时她还以最低的价格为员工提供货源,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在淘宝村建立之初,孙红艳的店铺也成功开启了十三敖包镇第一笔笤帚制品的网上销售订单,打开了线上销售的大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蓬勃发展的淘宝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样本和先行者,也是我旗抢抓“互联网+”机遇,促进笤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开辟销售市场的重要体现。透过淘宝村,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加速转向信息社会之际,拥抱互联网,善用互联网,将使中国乡村走出振兴新路。在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进程中,自主创业故事在更新上演,我旗人民也在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个人、产业、城市、自然和谐交融的发展篇章,用累累硕果奏响着电商发展的时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