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林左旗以林草产业为核心纽带,将碳汇交易深度融入发展全局,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双向赋能。紧扣“药、鹿、果、杏”四大主导产业,通过林下种植、特色养殖、林草产品精深加工及碳汇交易等多元路径,成功蹚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特色发展之路。
据统计,截至目前,巴林左旗林下种药9万亩,包括苍术、黄芪等20多种道地药材,涉及林东镇、三山乡等6个乡镇,成百上千个药材种植基地连片成势,翠绿的药田不仅构筑起生态屏障,更成为农户家门口的“致富园”。这些优质中药材不仅远销河北、安徽等省外市场,更通过本地初级加工企业转化为饮片切片,有效破解“原品外销、附加值低”的难题,让百姓手中的“好药材”真正卖出“好价钱”。
在林东林场、隆昌镇等区域,2万亩林下饲草基地生机盎然。中科1号羊草、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长势喜人,经全旗10家加工企业深加工后,源源不断销往锡林浩特等畜牧业重点地区,形成“种植稳基、加工增值、外销畅通”的完整产业链条,既盘活了林下闲置空间,又为周边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饲料支撑。
放眼全旗,6.3万亩文冠果林、20万亩山杏林、30万亩扁杏林错落分布,覆盖全域的“林果生态带”蔚为壮观。目前在建的林果初级加工厂,推动林果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充分释放林果产业的经济潜力。
如今,在巴林左旗,林下养殖马鹿产业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黄金产业”。多年来,依托这一独特资源,从传统养鹿取茸到全产业链开发,由健元鹿业等5家企业破瓶颈促升级,开发出保健品、化妆品等四大系列120多个鹿产品,拥有20个注册商标。
此外,巴林左旗把林草碳汇作为碳汇开发的关键抓手,进一步促进林草碳汇走向生态价值“可交易”市场。今年新造林27.58万亩、38.96万亩森林经营项目和20.02万亩草原修复及10.7万亩湿地,正逐步转化为“碳资产”。目前,3.98万亩国有林场新造林地已启动碳汇评估,7.31万亩新增乔灌木林纳入当前交易范畴,未来随着方法学完善,山杏、文冠果等经济林及草原、湿地也将加入碳汇交易,让“呼吸之间”产生经济效益。
从林下药材的“绿意增收”到草产业的“链条赋能”,从马鹿养殖的“全链升级”到碳汇交易的“生态变现”,巴林左旗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林草资源既成为守护生态的“绿色屏障”,又成为带动发展的“经济脊梁”。未来,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将继续书写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的美好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