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持的2016年度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1961年即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上京城是辽代营建最早、最为重要的首都,也是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是中国古代都城中的一颗明珠。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开始对辽上京遗址进行有计划的考古发掘。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遗产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辽上京遗址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辽上京考古队领队董新林介绍,从2011年开始至今的六年时间里,辽上京考古队开展了系列考古工作,包括对皇城城门、宫城城门、宫殿、大型佛寺等重要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对皇城城墙、宫城城墙以及道路系统等线性遗迹的重点试掘和对皇城遗址的全面勘探等等,取得了重要学术收获。首次确认了辽上京宫城的位置和范围,首次从考古学上证实了辽上京城曾存在东向轴线,首次发现了辽上京城内辽金两代建筑多次营建的叠压关系等等,极大地推进了对辽上京城址布局和沿革的认识。本年度的考古工作将继续围绕宫城遗址开展,目前正在对宫城南门遗址进行全面揭露。宫城是辽上京遗址作为都城的核心所在,进一步了解辽上京宫城的朝向方位、规模形制和年代沿革,对研究辽上京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辽上京遗址的学术研究和申遗等遗址保护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今年的考古工作十分重要,发掘成果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