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组部开启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行动,巴林左旗林东第九中学被确立为帮扶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校区校长贺小兵带领帮扶团队的12名成员踏上巴林左旗大地,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支教生涯。
林东九中是由巴林左旗政府投资、三峡集团捐助兴建的一所普通高中。2021年4月底,以原上京高中为基础,重新组建的林东第九中学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学校师资水平、生源质量、办学经验都与先进地区存在差距,如何办好百姓认可的教育,是摆在学校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贺小兵一行帮扶团队的到来,得到了赤峰市、巴林左旗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贺小兵被任命为林东九中党支部副书记、校长。他根据林东九中的办学实际,紧紧围绕帮扶工作“四个全面提升”的目标任务,确立了“多样化发展、特色化育人、多途径成才”的特色发展方向,建立以“科技做引领,艺术提升办学品位,日语辅助高端升学,体育打造办学亮点”的特色化办学宗旨,实施“管理转型、教学转型、办学转型”三个发展举措。在实施这些先进教育理念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时,学校还不断引入外部优质教学资源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从“唯分数论”到“追求多元特色办学”,从追求“面子”到更看重“里子”……贺小兵带领帮扶教师,与林东九中的教师们共同开发了18门精品校本课程,与陈经纶中学合作打造“经纶实验班”,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清华美院等高校合作共建日语、体育、美术、文史哲、理化生、艺术6个实验班,开通多元升学路径,拓展学生成才渠道。
德育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贺小兵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系统地构建并完善了学生规范管理体系、实践活动体系、主题教育体系、德育评价体系、班主任培养体系建设,形成学校系列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德育培养模式。在“校长接待日”活动中,贺小兵耐心细致地面对面解答一些孩子面临的学习、成长困惑,听取孩子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孩子们感受到了师长的关怀、尊重和教育的温暖,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主人翁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贺小兵深知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为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他提出了全面启动校本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计划。为此,他积极与“人教社”联系,依托“人教社”的新高中校本教研专业提升项目,针对基础年级教师,在九个学科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与名师名校一起备课、磨课、同课异构活动,专家定向指导,对标到人,该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校本教研实效。
林东九中教师闫国森说:“贺校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举措,让我受益匪浅,深刻地认识到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太多了,为助力我们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林东九中是一所非重点普通高中,意味着不能完全复制重点高中的办学模式。本着对全体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学校重新定位,结合实际,确立横向发展的办学方向。目前,学校艺体实验班师资配备齐全、社团活动大放异彩,这是推动学校办学转型、实现特色化办学的基石。”贺小兵介绍说。“在课程学习基础之上,应以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特长为指导思想,最终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贺小兵用心血和汗水辛勤浇灌着林东九中的教育之花,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的敬佩。一名高三学生饱含真情地写信给贺小兵:“尊敬的贺校长,您整日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进步操劳受累,头发都变白了,同学们都说简直与您刚来时判若两人,大家都有些心酸,希望您不要太劳累了,多注意一下身体。”
在贺小兵的带领下,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在林东九中实施近三年来,学校各方面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4年,学校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一批文化课上线人数25人,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含艺体生)498人,上线率达到58.51%,再创历史新高。3名学生考入“双一流”大学,在高端升学上实现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