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林左旗民政局聚焦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为切口,积极利用相关部门数据资源,整合救助帮扶资源,有效解决困难群众主动发现难、救助资源碎片化、救助帮扶不充分等难题,推动实现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更有广度、更有准度、更有温度。
落实动态管理机制、拓展动态监测“广度”
按月与财政、医保、农牧业、残联、林草、住建等17个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每月比对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对象动态数据,对特困和低保、低保边缘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进行分层管理。目前,全旗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象增加至41100人,实现监测对象对“在册对象”和“风险对象”全覆盖。
建立分层分类体系,确保主动救助“准度”
对因遭受重大生活困难,造成家庭重大刚性支出经扣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帮扶后,救助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由旗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按照“一事一议”确定救助金额,对急难型救助对象取消户籍地、居住地限制,对情况紧急,采取“先行救助”的方式直接予以救助,待急难情况解除后,按规定补齐相关手续。
优化社会救助流程,提升兜底保障“温度”
在低保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拓展了低保、残疾人“两补”业务掌上自助平台,实现自助申请、自助测算、网上民主评议、无纸化审批、定期报告核验、手机APP决策等。数据与全区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实时共享。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可随时、随地进行申请救助、查询办理进度和享受救助情况,实时了解相关惠民政策和补贴数额,实现了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