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巴林左旗人大常委会联合旗人民法院,通过建章立制、强基赋能、靶向发力,构建起“人大代表+诉前调解”联合工作机制,将代表履职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深度融合,实现了司法资源优化配置与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双赢”。
坚持统筹谋划,建立诉调衔接长效机制
按照“党委领导、人大推动、法院主导、代表参与”的原则,旗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人大代表参与诉前调解工作方案》,明确代表参与诉前调解的人选条件、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回避制度等内容,确保调解程序合法规范。成立了由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组长、旗人民法院副院长为副组长的诉前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13个苏木乡镇街道、11个基层法庭与2个代表之家的协同联动,有效将代表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
突出专兼结合,锻造高素质调解员队伍
严把代表准入关口,建立了人大代表调解员动态调整机制,经旗人大常委会代表委、法制委和旗人民法院筛选,优先选拔具有法律背景、基层工作经验或群众威望高的代表进入诉前调解员队伍。今年年初,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的形式,首批选拔19名政治坚定、经验丰富的代表担任诉前调解员,其中5名旗级代表纳入专职调解员名册。注重代表调解能力建设,邀请代表调解员到法院参与观摩庭审、执源治理等活动3次,详细了解立案、调解、审理、送达等工作流程,不断提升代表对调解工作的认识和解纷能力。同时,将代表参与调解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履职档案,作为代表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了代表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聚焦源头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成效初显
“人大代表+诉前调解”工作机制运行以来,代表积极参与土地承包、婚姻家庭、小额借贷等316件案件诉前调解工作,累计调解成功104件,调解成功率32.9%,一批矛盾纠纷在诉讼前端得到化解,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节省了司法资源、降低了维权成本,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初步显现。调解工作中,代表同步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人大代表参与诉前调解既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下一步,巴林左旗人大常委会将深化人大代表对法院调、审、执工作全链条有序参与,释放基层治理“乘数效应”,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