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弘扬地名文化建设,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广大群众对巴林左旗认同感、自豪感的重要手段。巴林左旗民政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乡村地名保护工作,不断完善乡村地名信息,大力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为人们了解左旗乡村历史风貌打开了一扇窗,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编撰图录典志,留住乡愁记忆。积极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创新形式,对地名文化深入挖掘保护,编辑并出版了《巴林左旗地名志》《地名典故》《巴林左旗行政区划图》等一系列地名文化丛书和资料。2024年,巴林左旗民政局牵头,征求17个成员单位意见后,制定《巴林左旗区划地名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强成员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工作开展,成为全旗地名管理工作有力抓手。编制的一本本地名丛书成为完整记录乡村历史、记载乡村发展历程、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搭起一座过去与现代之间的记忆“桥梁”。
健全地名标志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农村地名标志建设,结合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特点,优先对农村主干道、资源路等道路进行命名和设标。对城区街路标志牌进行了全面补充、完善和规范,现已更换完成180余块。为更好发挥地表标志牌的作用,在城区使用灯箱宣传栏式标志牌,该标志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街路巷名称,下部为宣传栏,在发挥标志牌指向性作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宣传。此外,旗民政局还与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协商合作,创新乡镇、农村民居等地名标志方式,为农村地区提供完善、准确、便捷的地名导向服务。
打造地名文化名片,赋能乡村振兴。挖掘地名“记住乡愁”的独特价值,充分发挥地名的旅游形象标识功能,擦亮文化名片,打造文化地标。围绕契丹特色优势地名资源,深入开展地名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利用,编制《赤峰市地名文化》巴林左旗卷,将1200余条地名列入其中。
今后,巴林左旗民政局将继续推动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纳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并从制度上对地名的命名和使用加以规范,守望“看得见的乡愁”,让更多的人了解左旗,爱上左旗,共同见证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地名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