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
一、三次产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占比过半、贡献最大
2024年,我旗第一产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98.8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比从去年的22.7:35.8:41.5调整为21.2:23.8:55。
第一产业增加值3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2%,增长5.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0.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2.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8%,增长7.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5%,增长5.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5.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个百分点。
二、九大行业同向发力,经济结构不断改善
2024年,我旗9大行业经济同向发力,实现全面增长,各行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优化,其他服务业占比提高至第一位、农林牧渔业占比保持第二位、工业占比有所下降列第三位。
(一)农林牧渔业增长5.8%,占地区总值的21.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加值增长6.6%,占二产增加值的6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1.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占二产增加值的34.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2.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
(四)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7%,占第三产业的4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4.6%,拉高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
(五)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5.2%,占第三产业的2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个百分点;
(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0.6%,占第三产业的5.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0.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不明显;
(七)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5.0%,占第三产业1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4个百分点;
(八)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7%,拉低地区生产总值0.3个百分点;
(九)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8.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个百分点。
三、全市各旗县区情况
从全市各旗县区看,我旗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在全市位次创新高。2024年,我旗地区生产总值总量179.8亿元,增长6.0%。经济总量在全市各旗县中排在第7位,较2023年晋升一个位次。
四、需关注的问题
(一)一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融合发展还不够充分
我旗有强大的农业基础,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我旗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5.9%。其中,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林牧渔业产值的93.7%。从我旗一产发展现状看,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在种植结构上,传统粮食作物占据主导地位,而经济作物所占比例较小;在畜牧业方面,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仍是主流,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低,农牧民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农牧业生产缺乏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一二三产业之间有效的整合和协同不够,导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畜产品转化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缺少地方农产品特色品牌,龙头企业培育不够,带动力弱。
(二)主要产品产量降多增少,工业经济基础还不够稳固
工业产品产量直接反映企业生产规模和市场供应能力。从2024年我旗规上工业10种主要产品产量情况看,只有2种产品实现正增长,8种主要产品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的产品种类较去年增加3种。具体为白银(银锭)下降21%、铅金属下降6.2%、电铅下降3.5%、铁精矿下降19%、水泥下降11%、生石灰下降14.1%、石灰石下降0.9%、饲料下降7.7%。
(三)限上贸易规模小结构单一,发展动力还有待增强
我旗限上贸易经济规模小,结构单一。2024年我旗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占社零总额的5.9%。截止年底,全旗限上餐饮企业占全部限上单位总数的29.6%,如考虑即将入库的2家餐饮单位和即将退库的2家批发单位,则餐饮企业占全部限上单位总数的占比将达到37%。从今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分行业销售情况看,除了餐饮,其他三个行业销售额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增速低于全市0.6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增速低于全市0.8个百分点;住宿业销售额增速低于全市3.2个百分点。
五、相关建议
(一)关注延链投资、加快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引导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其次,在畜牧业方面,应积极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提高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二要围绕农业加大投资,推动产业链发展。应推动粮食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发展,形成全产业链条。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三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通过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例如结合我旗现有的乡镇为农服务公司,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带动一产的发展,逐步提升一产发展质效。
(二)强化助企纾困、鼓励技改创新,保障工业稳定发展
一是做好助企纾困,着力解决发展难题。持续关注产值下降和停产、减产企业的情况,了解企业经营生产痛点、堵点问题,制定一对一精准帮扶举措、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多措并举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保障重点企业、主要产品的稳定生产,推动工业企业长久发展。二是推进技术改造,强化工业企业再生动力。要紧盯企业各项投资项目竣工情况,鼓励企业优化生产,协调相关部门督促企业尽快完成投资项目、投入生产,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加快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提档升级,提升能效、扩大产量,激发规上工业持续发展新动力。
(三)重视限上培育、探索多元发展,强化贸易发展动力
一要大力培育升规入统,丰富限上消费结构。围绕有发展潜力的“种子”企业和近期开业、规模可观的企业,做好动态监测,制定靶向政策,加大培育力度,早日升规纳统。同时制定多元化发展育培计划,积极寻找和培育类型多样的单位,及时升规入统,均衡各类消费市场比重,壮大限上单位规模。二要努力探索新型消费,发展贸易新增长点。鼓励相关单位结合自身条件,打造品牌特色,如餐饮单位可进行线下堂食线上外卖的融合发展,还可推出符合大众消费潮流的减脂餐等多元化方式拉动消费,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