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政报〔2025〕2号
关于印发《隆昌镇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村民委员会,各办公室、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
现将《隆昌镇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巴林左旗隆昌镇人民政府
2025年3月13日
隆昌镇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适应我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实做好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森林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责任追究办法》
《赤峰市森林草原防火若干规定》
《赤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赤峰市处置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辖区内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不包括村庄发生的火灾。当火灾程度达到以下所列的任何一条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1)在旗气象部门发布的森林火险预警等级为3级及以上天气状况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
(2)发生2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且受害面积较大并有继续蔓延危险的森林草原火灾。
(3)威胁居民区、重要设施、重点林区、重点牧区、自然保护区安全的森林草原火灾。
(4)发生人员伤亡的森林草原火灾。
(5)与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交界地区危险性大的森林草原火灾。
4.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的防火方针,在全面落实预防措施的同时,充分做好扑火各项准备。一旦发生火灾,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做到反应迅速、组织有序、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确保“打早、打小、打了”,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5.扑救火灾的工作原则
就近派遣,快速出击,先控制、后消灭。
抓住战机,速战速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打破地区界限,抓住关键,确保重点。
专群结合,以专为主,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和义务扑火队在扑救火灾中的综合效能。
在扑火过程中,不得动用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尽量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6.目标任务
不发生重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当日火灾扑灭率达到100%。
二、组织指挥体系
1.指挥机构
镇政府成立由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为总指挥,相关站所工作负责人参加的防灭火指挥部,在镇防灭火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实施本预案。
2.扑火指挥
镇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在森林草原火灾现场,成立前线指挥部,参加前线扑火的单位和个人要服从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职责任务
(1)镇林长制办公室负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切实履行森林草原防灾减灾职责,认真做好值班值守、预警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等,结合防扑火能力建设,加强安全避险和扑火技能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实战演练。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协调沟通,一旦发现火情,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并全力配合做好火灾扑救工作,在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
(2)镇党政办承担好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完善综合预案和扑火处置专项预案,健全完善指挥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启动,依案行动,科学指挥、有效处置。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政令畅通。
(3)镇派出所负责维护火灾现场的治安秩序、安全保卫,并协助旗交警大队为防灭火车辆开辟安全快速通道,保障救援车队及物资免费快速通行,顺利到达扑火现场,并开展交通管制工作。
(4)镇林长制办公室、民政办负责配合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对受到火灾威胁村民的转移安置工作,组织发放救灾救济款物,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5)镇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因预防和扑救火灾渎职、失职的公职人员,按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4.预警和预防机制
(1)预防体系建设
隆昌镇森林草原火灾预防体系主要以分片区看护、把路口,护林人员巡护为主。
(2)监测机构
隆昌镇防火监测机构由镇林长制办公室、各行政村的村两委班子、村民组长、护林员组成。高火险期间要派专人在高火险区进行巡逻。
(3)预测与预警
镇政府定期召开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预测分析春季、秋冬季森林草原火灾的形势,并形成书面报告。气象部门根据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火行为特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77-2007)—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标准将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4)预警响应
预警按照《森林火险预警与相应工作暂行规定》(国森防办〔2012〕31号)的规定施行四级预警响应工作状态。
当发布蓝色预警信息后,进入四级工作状态:镇级防灭火指挥部及各行政村、应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和森林草原火险预警变化,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巡护、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工作,加强火源管理,检修扑火车辆、机具,储备油料、物资,落实各项扑火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防灭火指挥部及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要领导坚守岗位;专业、半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集中食宿,组织对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演练。
当发布黄色预警信息后,进入三级工作状态:在四级工作的基础上,各行政村责任人坚守岗位,防灭火指挥部及林长制办公室站长带班,加强林火监测信息反馈,镇政府要利用电视、手机、报刊、网络发布预警信息。各类扑火专业、半专业队伍在当地集中待命,进入待命状态,确保接到命令后在30分钟内集合出发。
当发布橙色预警信息后,进入二级工作状态:在三级工作基础上,各行政村负责人坚守岗位,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检查,加大预警信息播报频度,做好物资调拨准备;各类扑火专业队伍在当地集中待命,进入战备状态,确保接到命令后在15分钟内集合出发。
当发布红色预警信息后,进入一级工作状态:在二级工作基础上,各村党政主要领导坚守岗位,对可能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居民用火要严格管理,各类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要将灭火机具和给养装备事先装车,人员整装集合待命,进入临战状态,确保接到命令后在5分钟内登车出发。
(5)接警处置
1.森林草原火灾施行有火必报、归口分级报告制度,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发现人要第一时间向镇政府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2.值班人员接到火灾报告后,要立即向政府分管领导和林长制办公室长报告,林长制办公室长要第一时间组织护林员携带扑火机具奔赴火场,开展扑救工作,并向旗防灭火指挥部报告火情信息,火情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起火地点。②火场地形。③植被类型。④火场气象。⑤火场指挥员姓名及联系方式。⑥扑火人员、物资情况。⑦火场燃烧和发展趋势。⑧报告人姓名、电话。各村书记要第一时间到达火场并向分管领导汇报火情,分管领导要到火场现场指挥火灾扑救并妥善处置受灾群众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因故不能到达火场指挥的要根据当地的《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指派专人负责火灾的扑救工作。
三、火灾的扑救
(一)扑救方法
扑救燃烧强度低的林火和草原火灾采取人工扑打、用土灭火、用水灭火、以风灭火、以火灭火等方式灭火。燃烧强度大的森林火灾要采取开设防火线防止火灾蔓延、人工降雨、化学灭火、爆炸灭火和航空灭火等基本方法,燃烧强度大的火灾要注意避免采取人工方式直接扑打。
(二)扑火机具
用于扑灭明火和余火、开防火线的机具包括风力灭火机、二号扑火机具、手投式灭火弹、小型水泵、水枪、砍刀、铲子、锄头和割灌机、油锯、锯子、斧子、锄头等。
(三)扑救形式
一是直接灭火方法,使用灭火机具直接与火交锋,使火停止燃烧。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灭火),不适合猛烈燃烧的大火或树冠火。直接灭火法采用的机具很多,可以使用机械扑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学灭火药剂、水、土。二是间接灭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离带,如开防火线、挖防火沟、以火攻火等。它主要适用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和难灭的地下火。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地进行。
(四)扑火四阶段
第一,控制火势阶段。即初期灭火阶段,也是扑火最紧迫的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
第二,稳定火势阶段。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采取更有效措施扑打火翼,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是扑火最关键阶段。
第三,清理余火阶段。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烧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第四,看守火场阶段。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死灰复燃。
(五)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程序和时机
1.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程序(一般来说有六种)
一是划分战略灭火地带。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在火场附近无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时,火会自然熄灭。这是灭火的次要地带。先灭主要地带的火,后集中消灭次要地带的火。
二是先控制火灾蔓延,后消灭余火。先把明火扑熄,阻止火灾蔓延,然后再来消灭余火。
三是打防结合,以打为主。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应在火发展的主要方向的适当地方开设防火线,并扑打火翼,防止火灾扩展蔓延。
四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火势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扑火指挥员要纵观全局,重点部位、危险地带重兵看守,抓住扑火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力量扑火头,一举将火消灭。
五是牺牲局部,保存全局。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火势猛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牺牲局部、保护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护重点和次序是:先保人,后保村,再保林。即先人后物,先重点林区后一般林区;如果火灾危及到林子和历史文物时,应先保护文物后保护林子。
六是安全第一。扑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紧张的行动,往往会忙中出错,乱中出事。扑火时,特别是在大风天扑火,要随时注意火的变化,避免被火围困和人身伤亡。在火场范围大、扑火时间长的情况下,各级指挥员要从安全第一出发,严格要求,严格纪律,切实做到安全打火。
2.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有利时机
一是初发火。火势弱,面积小,只要灭火队伍及时赶到火场,就可一举消灭。
二是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势弱,容易扑打。下山火一定要消灭在下山阶段,以防林火下山后进入林内,火势迅速增大,不易扑救。
三是夜间火。温度低,相对湿度大,风速小,可燃物含水率大,火的蔓延速度慢,火势弱,低凹处的火线会出现自灭,上山火也缓慢爬坡,有的火线处于奄奄一息,一打就灭的状态。
(七)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途径和注意事项
1.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三种途径
一是散热降温,使燃烧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熄灭。主要采取冷水喷洒燃烧物质,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冷却降温到燃点以下而熄灭;用湿土覆盖燃烧物质,也可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
二是隔离热源(火源),使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可燃物隔离。破坏火的传导作用,达到灭火目的。为了切断热源(火源),通常采用开防火线、防火沟,砌防火墙,设防火隔离带,喷洒化学灭火剂等方法,达到隔离热源(火源)的目的。
三是断绝或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其窒患熄灭。主要采用扑火工具直接扑打灭火、用沙土覆盖灭火、用化学剂稀释燃烧所需要氧气灭火,就会使可燃物与空气形成短暂隔绝状态而窒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初发火灾,当火灾蔓延扩展后,需要隔绝的空间过大,投工多,效果差。
2.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应注意事项
一是“三不打”。是指在山高坡陡、地形复杂、风向多变的特殊条件下,夜间对火场原则上围而不打,应组织开设防火隔离带间接扑打;扑打火头原则上不动用群众,应由专业或半专业森林草原扑火队扑打;在复杂危险的条件下,原则上不动用大兵团作战,应由精干的专业或半专业森林草原扑火队实施突击,严禁组织老、弱、病、残、幼参加扑火。
二是“六不烧”。是指未经旗一级防灭火指挥部批准,不烧;领导不在现场和没有设专人负责,不烧;没打好50米宽以上的防火线,不烧;没有组织好扑火人员和准备好工具,不烧;超过三级风以上的天气,不烧;没通知毗邻村,不烧。
(八)、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时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及解围方法
1.容易造成的伤害事故的“四种情形”
一是危险地形。第一,在陡坡地带。当火头遇到陡坡时,速度会加快,扑火人员躲闪不及易被烧伤。第二,在窄谷地带时,火在一处山场燃烧,容易将对面山上的植被点着,扑火人员被火包围而烧伤。第三,在很窄的山脊上修防火线,火冲上来,人容易被火烧伤,被烟呛着发生意外事故。第四,在鞍形山场和破碎的地形处,火受小地形影响所产出的气流变化,如涡流、乱流对扑火人员造成的伤害。
二是危险天气条件。第一,干旱天气。地被物含水量下降,湿度低,可燃物极其干燥易燃,一旦点燃难以控制而出现大面积的火灾,火的强度大,人容易被火烧伤。第二,大风天。一旦发生火灾,火助风力,风助火威,火蔓延迅速,使扑火人员难以靠近,在火的前方扑火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第三,高温低湿天气。特别是在12时-14时,气温和湿度达到一天中的极限,受高温和人体生物钟的影响,这时,扑火人员战斗力下降,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三是可燃物条件。第一,阳面草坡。当植物高1米以上或地表可燃物多年未清理,失火后,火的强度很大。第二,针叶林。一旦起火,容易由地表火转向树冠火,火的强度很大。第三,易燃灌木丛等。一旦起火后,燃烧的烈度很大。
四是指挥失当。指挥员不熟悉扑火知识和地形,当大火冲上来,不能果断处置,或是有的对扑火知识有一些了解,思想麻痹,对可能出现的意外缺乏应有的警惕,进入和退出火场时,没有在安全区行军,一旦被火袭击,措手不及,发生意外。
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2.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中常见的“四种人身伤害事故”
一是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到1000摄氏度,人只能生存7.5秒到18秒。
二是窒息伤亡。第一,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会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第二,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因咽喉产生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是摔伤摔死。主要是在扑火中被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踏空落崖摔伤摔死。
四是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等,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3.火场自救解围“四种方法”
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请注意在控制线另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
一是退入安全区。扑火队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
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方向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产生的火烧迹地内避火。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延烧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切不可顺风逃生。
三是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
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
四、应急预案的响应机制和措施
(一)扑救火灾的组织指挥
1.应急预案启动。
由镇主要领导统一组织指挥扑救,镇分管领导及相关站所负责人应立即到镇防灭火指挥部指挥扑救工作。
2.下述情况下要立即成立扑火前线指挥部(简称“前指”),统一组织火灾扑救:
①火场气象条件不利,地形复杂,火势蔓延强烈,预计2小时内难以控制时;
②火场有多个不相属的地区或单位森林消防队伍需统一组织扑救时;
③需要继续调动大量扑火力量参加扑救时。
3.扑救火灾的人员和配置
(1)隆昌镇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按下列要求组建:
①半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隆昌镇组建半专业扑火队,人员15人,运兵车4台、GPS卫星定位仪4部、扑火服20套、风力灭火机10台、二号扑火工具30把。储备满足30人扑火所需要的油脂燃料和物资。
②义务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每个行政村组建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义务草原森林消防队伍一支,每支队伍人员30-50人,落实交通、通讯工具,每支队伍装备二号扑火工具30-50把,落实本队伍扑火所需油脂燃料。
4.扑火战区的划分
根据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实际需要,全镇划分为四个战区。
第一战区:盖家店村、保安堂村、野猪沟村、半拉沟村、哈通河村、黄家营子村。
第二战区:古北口村、联合村、姜家湾村、友好村、常胜村、老房身村、老烧锅村、进步村、敖包山村。
第三战区:大二八地村、毛宝力格村、半拉石槽村、东沟村、八段村、三段村、双井村。
第四战区:乌兰哈达村、南福山村、隆胜村、双胜村、大庙村、隆发村、南湾子村、乌兰套海村、隆兴村、隆昌村。
5、火灾扑救的保障工作
(1)通讯联络
①单位和个人发现火情后,要立即向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报告,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拖延火情信息传递。
②各类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到达火场后,必须与防灭火指挥部保持不间断地联系,随时报告火情和战况。
③扑救大火灾期间,各级森林草原消防队伍的扑火队长,必须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做到随叫随到。
④扑火期间,要按火场扑火队—>前指—>防指—>上级的层次通讯联络,上级机关和各级领导可以通过直呼直插通讯方式了解火场战况,但不得绕开前指直接向森林草原消防队伍下达行动指令。
⑤火场受地形影响出现通讯盲区时,可在火场制高点架设火场中继台,组成扑火区段的纵横移动网络,以保证火场通讯畅通。
(2)交通运输
辖区派出所协助旗交警大队负责为车辆开辟安全快速通道,保障救援车队及物资免费快速通行,顺利到达扑火现场,并开展交通管制工作。
各类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包括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必须保证扑火运输车辆检修完好,处于扑火待发状态,一旦着火立即出动。
(3)扑火机具
镇防灭火指挥部调动全镇各级各部门贮备的扑火机具,机具保管部门要保证扑火机具装备状态完好,林长制办公室要做好支援火场所需扑火机具和物资准备,保证随调随到,机械和扑火机具要严格保证质量。
(4)后勤保障
镇财政所负责筹措扑火经费、物资的调运供应。其它保障事宜根据扑火救灾的实际需要调度安排。
(5)火案查处
一旦有森林草原火灾发生,防灭火指挥部及时组织相关力量进行依法查处。
(6)火灾评估
镇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当会同旗林业和草原局等有关部门及时对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草原面积和蓄积、人员伤亡、其他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向旗政府提交评估报告。森林草原火灾损失评估标准,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执行。
(7)发布信息
火灾发生后,防灭火指挥部严格按照国家森林草原火灾信息发布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客观向社会发布。
(二)预案的终止
当火场明火被完全扑灭后由镇防灭火指挥部决定并宣布终止本预案。
(三)善后处理
在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结束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对火灾及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调查,对灾害及救灾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灾后重建对策措施。
(四)培训
在镇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定期组织对有关领导、火灾监测和信息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队伍演练,检验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协调配合和现场处置能力,实现对森林草原火灾突发事件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五、附则
1.预案管理
(1)预案的制定。本预案由隆昌镇人民政府依据国家、自治区、赤峰市和巴林左旗的相关要求修订。镇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各行政村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分别制定和修订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2)预案的发布。预案制定后根据需要,向社会公众公布,并提供报警电话和主管责任部门信息,涉密内容除外。
(3)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应急资源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将适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2.时限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