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政发〔2024〕29号
关于印发《哈拉哈达镇扑救重大以上
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镇直各单位、各站所办:
现将《哈拉哈达镇扑救重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4日
哈拉哈达镇扑救重大以上
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减少森林草原火灾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结合我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的防灭火方针,加强防范化解重大火灾风险,充分做好扑火各项准备,一旦发生火灾,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做到反应迅速、组织有序、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确保“打早、打小、打了”,坚决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发生的较大森林草原火灾或跨乡镇的一般森林草原火灾的应急处置,当火灾程度达到以下所列的任何一条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1、森林火险预警等级为3级及以上天气状况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
2、发生2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且受害面积较大并有继续蔓延危险的森林草原火灾;
3、威胁居民区、重要设施、重点林区、重点牧区、自然保护区安全的森林草原火灾;
4、发生人员伤亡的森林草原火灾;
5、乡镇交界地区发生危险性大的森林草原火灾。
(四)灾害分级
按照受害森林草原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草原火灾分为一般森林草原火灾、较大森林草原火灾、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草原火灾。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指挥机构
镇政府成立由镇长为总指挥,镇林业、水利、财政、公安、民政、司法、卫生、宣传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镇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负责本预案的启动和具体实施工作。
各村民委员会,各相关单位成立由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防灭火指挥部,在镇防灭火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实施本预案。
(二)职责任务
1、镇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监督、协调工作以及日常工作;负责全镇森林草原火情的通报、森林草原半专业、义务扑火队伍调动、扑火机具等调配;认真做好值班值守、预警监测;维护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防扑火能力建设加强安全避险和扑火技能培训,有计划地开展防灭火实战演练提出火灾扑救方案和建议,协助镇防灭火指挥部领导做好较大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工作;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协调沟通,一旦发现火情,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并全力配合做好火灾扑救工作,在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
2、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完善综合预案和扑火处置专项预案,健全完善指挥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启动,依案行动,科学指挥、有效处置;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政令畅通。
3、公安派出所负责火场警戒、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火案侦破工作;协同镇政府开展防火宣传、火灾隐患排查、重点区域巡护、违规用火处罚等工作;做好火灾区域维稳工作。
4、镇财政所负责解决扑火设施设备消耗和扑救资金的落实和协调等工作,切实做到资金保障有力。
5、镇民政办负责配合有关村、部门做好对受到火灾威胁居民的转移安置工作,组织发放救灾救济款物,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6、镇卫生院负责协调火灾发生地区的救护工作,必要时协调医疗专家组,同时调用医院的救护力量做到及时救护,切实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7、镇宣传办负责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工作。
8、镇农牧业中心负责加强农区牧区野外安全用火的宣传教育等工作,提高农牧民防火意识。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快速响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做好各阶段的扑火救灾工作。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1、预防体系建设
哈拉哈达镇森林草原火灾预防体系主要以护林员巡护为主,以高山瞭望来观测森林草原火情。
2、预测与预警
全镇定期召开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会议,预测分析春季、秋冬季森林草原火灾的形势。气象部门根据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火灾行为特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77-2007)—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标准将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预警响应
预警按照《森林火险预警与相应工作暂行规定》(国森防办[2012]31号)的规定施行四级预警响应工作状态。
当发布蓝色预警信息后,进入四级工作状态:镇级防灭火指挥部及各行政村,应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和森林草原火险预警变化,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巡护、宣传工作,加强火源管理,落实防灭火装备、物资等各项扑火准备;各级防灭火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宿和领导带班制度,镇防灭火指挥部及办公室主要领导坚守岗位;半专业扑火队伍集中食宿,组织对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演练。
当发布黄色预警信息后,进入三级工作状态:在四级工作的基础上,各行政村责任人坚守岗位,镇防灭火指挥部及办公室领导亲自带班,与应急管理、林业草原和气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加强林火监测信息反馈和瞭望监测,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各类扑火队伍进入待命状态,确保接到命令后在30分钟内集合出发。
当发布橙色预警信息后,进入二级工作状态:在三级工作基础上,各行政村负责人坚守岗位,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检查,加大预警信息播报频度,做好物资调拨准备;各类扑火队伍在当地集中待命,进入战备状态,确保接到命令后在15分钟内集合出发。
当发布红色预警信息后,进入一级工作状态:在二级工作基础上,各村党政主要领导坚守岗位,及时发布防火戒严令;对可能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居民用火要严格管理,各类扑火队伍要将灭火机具和给养装备事先装车,人员整装集合待命,进入临战状态,确保接到命令后在5分钟内出发。
4、接警处置
森林草原火灾施行有火必报、分级报告制度,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发现人要第一时间向镇政府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值班人员接到火灾报警后,要立即向镇政府分管领导报告,防灭火办公室要第一时间组织半专业机动扑火应急队员携带扑火机具奔赴火场,开展扑救工作,并向旗防灭火指挥部报告火情信息,火情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起火地点、火场地形、植被类型、火场气象、火场指挥员姓名及联系方式、扑火人员、物资情况、火场燃烧和发展趋势、报告人姓名、及电话。各行政村负责人要第一时间到达火场并向镇分管领导汇报火情,分管领导要到火场现场指挥火灾扑救并妥善处置受灾群众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因故不能到达火场指挥的要指派专人负责火灾的扑救工作。
三、火灾的扑救
(一)处置原则
就近派遣,快速出击,先控制、后消灭。
抓住战机,速战速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打破地区界限,抓住关键,确保重点。
专群结合,以专为主,发挥好森林消防中队、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和义务扑火队在扑救火灾中的综合效能。
在扑火过程中,不得动用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
(二)扑救方法
扑救燃烧强度低的林火和草原火灾采取人工扑打、用土灭火、用水灭火、以风灭火、以火灭火等方式灭火。燃烧强度大的森林火灾要采取开设防火线防止火灾蔓延、人工降雨、化学灭火、爆炸灭火和航空灭火等基本方法,燃烧强度大的火灾要注意避免采取人工方式直接扑打。
(三)扑火机具
用于扑灭明火和余火、开防火线的机具包括风力灭火机、二号扑火机具、手投式灭火弹、小型水泵、水枪、砍刀、铲子、锄头和割灌机、油锯、锯子、斧子、锄头等。
(四)扑救形式
一是直接灭火方法,使用灭火机具直接与火交锋,使火停止燃烧。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灭火),不适合猛烈燃烧的大火或树冠火。直接灭火法采用的机具很多,可以使用机械扑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学灭火药剂、水、土。二是间接灭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离带,如开防火线、挖防火沟、以火攻火等。它主要适用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和难灭的地下火。
根据森林草原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地进行。
(五)扑火四阶段
第一,控制火势阶段。即初期灭火阶段,也是扑火最紧迫的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
第二,稳定火势阶段。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采取更有效措施扑打火翼,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是扑火最关键阶段。
第三,清理余火阶段。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烧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第四,看守火场阶段。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死恢复燃。
(六)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程序和时机
1、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程序(一般来说有六种)
一是划分战略灭火地带。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在火场附近无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时,火会自然熄灭。这是灭火的次要地带。先灭主要地带的火,后集中消灭次要地带的火。
二是先控制火灾蔓延,后消灭余火。先把明火扑熄,阻止火灾蔓延,然后再来消灭余火。
三是打防结合,以打为主。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应在火发展的主要方向的适当地方开设防火线,并扑打火翼,防止火灾扩展蔓延。
四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火势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扑火指挥员要纵观全局,重点部位、危险地带重兵看守,抓住扑火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力量扑火头,一举将火消灭。
五是牺牲局部,保存全局。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草原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火势猛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牺牲局部、保护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护重点和次序是:先保人,后保村,再保林。即先人后物,先重点林区后一般林区;如果火灾危及到林子和历史文物时,应先保护文物后保护林子。
六是安全第一。扑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紧张的行动,往往会忙中出错,乱中出事。扑火时,特别是在大风天扑火,要随时注意火的变化,避免被火围困和人身伤亡。在火场范围大、扑火时间长的情况下,各级指挥员要从安全第一出发,严格要求,严格纪律,切实做到安全打火。
2、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有利时机
一是初发火。火势弱,面积小,只要灭火队伍及时赶到火场,就可一举消灭。
二是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势弱,容易扑打。下山火一定要消灭在下山阶段,以防林火下山后进入林内,火势迅速增大,不易扑救。
三是夜间火。温度低,相对湿度大,风速小,可燃物含水率大,火的蔓延速度慢,火势弱,低凹处的火线会出现自灭,上山火也缓慢爬坡,有的火线处于奄奄一息,一打就灭的状态。
(七)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途径和注意事项
1、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三种途径
一是散热降温,使燃烧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熄灭。主要采取冷水喷洒燃烧物质,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冷却降温到燃点以下而熄灭;用湿土覆盖燃烧物质,也可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
二是隔离热源(火源),使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可燃物隔离。破坏火的传导作用,达到灭火目的。为了切断热源(火源),通常采用开防火线、防火沟,砌防火墙,设防火隔离带,喷洒化学灭火剂等方法,达到隔离热源(火源)的目的。
三是断绝或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其窒患熄灭。主要采用扑火工具直接扑打灭火、用沙土覆盖灭火、用化学剂稀释燃烧所需要氧气灭火,就会使可燃物与空气形成短暂隔绝状态而窒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初发火灾,当火灾蔓延扩展后,需要隔绝的空间过大,投工多,效果差。
2、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应注意事项
一是“三不打”。是指在山高坡陡、地形复杂、风向多变的特殊条件下,夜间对火场原则上围而不打,应组织开设防火隔离带间接扑打;扑打火头原则上不动用群众,应由专业或半专业森林草原扑火队扑打;在复杂危险的条件下,原则上不动用大兵团作战,应由精干的专业或半专业森林草原扑火队实施突击,严禁组织老、弱、病、残、幼参加扑火。
二是“六不烧”。是指未经旗级防灭火指挥部批准,不烧;领导不在现场和没有设专人负责,不烧;没打好50米宽以上的防火线,不烧;没有组织好扑火人员和准备好工具,不烧;超过三级风以上的天气,不烧;没通知毗邻村,不烧。
(八)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时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及解围方法
1、容易造成的伤害事故的“四种情形”
一是危险地形。第一,在陡坡地带。当火头遇到陡坡时,速度会加快,扑火人员躲闪不及易被烧伤。第二,在窄谷地带时,火在一处山场燃烧,容易将对面山上的植被点着,扑火人员被火包围而烧伤。第三,在很窄的山脊上修防火线,火冲上来,人容易被火烧伤,被烟呛着发生意外事故。第四,在鞍形山场和破碎的地形处,火受小地形影响所产出的气流变化,如涡流、乱流对扑火人员造成的伤害。
二是危险天气条件。第一,干旱天气。地被物含水量下降,湿度低,可燃物极其干燥易燃,一旦点燃难以控制而出现大面积的火灾,火的强度大,人容易被火烧伤。第二,大风天。一旦发生火灾,火助风力,风助火威,火蔓延迅速,使扑火人员难以靠近,在火的前方扑火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第三,高温低湿天气。特别是在12时-14时,气温和湿度达到一天中的极限,受高温和人体生物钟的影响,这时,扑火人员战斗力下降,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三是可燃物条件。第一,阳面草坡。当植物高1米以上或地表可燃物多年未清理,失火后,火的强度很大。第二,针叶林。一旦起火,容易由地表火转向树冠火,火的强度很大。第三,易燃灌木丛等。一旦起火后,燃烧的烈度很大。
四是指挥失当。指挥员不熟悉扑火知识和地形,当大火冲上来,不能果断处置,或是有的对扑火知识有一些了解,思想麻痹,对可能出现的意外缺乏应有的警惕,进入和退出火场时,没有在安全区行军,一旦被火袭击,措手不及,发生意外。
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2、火场自救解围“四种方法”
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请注意在控制线另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
一是退入安全区。扑火队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
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方向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产生的火烧迹地内避火。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延烧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切不可顺风逃生。
三是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
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
四、应急预案的响应机制和措施
(一)扑救火灾的组织指挥
1、应急预案启动。由镇防灭火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扑救,镇防灭火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应立即到防火指挥部指挥扑救工作。
2、下述情况下要立即成立扑火前线指挥部(简称“前指”),统一组织火灾扑救:
火场气象条件不利,地形复杂,火势蔓延强烈,预计2小时内难以控制时;火场有多个不相属的地区或单位扑火队伍需统一组织扑救时;需要继续调动大量扑火力量参加扑救时。
(二)扑救火灾的人员和配置
1、哈拉哈达镇扑火队伍按下列要求组建
组建半专业扑火队伍1支,15-20人;落实车辆3台、GPS卫星定位仪2部、风力灭火机8台、二号扑火工具20把;落实本队伍扑火所需油脂燃料。组建义务扑火队伍8支,每个行政村组建义务扑火队伍1支,每支队伍15-20人,落实交通、通讯工具、风力灭火机、二号扑火工具等。
2、扑火队伍分工
半专业扑火队伍是本辖区扑救火灾的主要力量,是扑救本辖区内火灾的第一梯队;义务扑火队伍是扑救本辖区火灾的第二梯队。发生火灾后,义务扑火队可发挥地缘优势,就地扑救一般火灾,或先行控制火势,为专业或半专业扑火队伍扑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在扑救重大、特别重大火灾中,可作为第三梯队,负责清理火场和看守火场。
(三)扑火战区的划分
根据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实际需要,全镇划分为两个战区。
第一战区:三胜村、哈拉哈达村、大西沟村、小城子村
第二站区:下山湾村、白音坝村、北房身村、全胜村
(四)火灾扑救的保障工作
1、通讯联络
单位和个人发现火情后,要立即向镇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报告,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拖延火情信息传递。各类扑火队伍到达火场后,必须与防灭火指挥部保持不间断地联系、随时报告火情和战况。扑救大火期间,防灭火指挥部、火灾发生地、扑火队长,必须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做到随叫随到。
火场受地形影响出现通讯盲区时,及时联络旗相关部门,在火场制高点架设火场中继台,组成扑火区段的纵横移动网络,以保证火场通讯畅通。
2、交通运输。
镇防灭火指挥部必须备用3台车辆,且车辆检修完好,处于扑火待发状态,需要时立即出动。
火灾发生后,镇防灭火指挥部有权调动各站所所有车辆,确保扑火队员和物资快速、安全、顺利到达火场。
3、后勤保障。
镇财政所负责筹措扑火经费、物资的调运供应。
其他保障事宜由镇防灭火指挥部根据扑火救灾的实际需要调度安排。
4、火灾评估
镇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协助旗林业和草原局等有关部门及时对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草原面积和蓄积、人员伤亡、其他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森林草原火灾损失评估标准,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执行。
5、发布信息
火灾发生后,镇防灭火指挥部严格按照国家森林草原火灾信息发布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客观向社会发布。
(五)预案的终止
当火场明火被完全扑灭后由镇防灭火指挥部决定并宣布终止本预案。
(六)善后处理
在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结束后,镇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业务人员和协调相关部门,对火灾及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调查,对灾害及救灾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灾后重建对策措施。
(七)培训
在镇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定期组织对火灾监测和信息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队伍演练,检验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协调配合和现场处置能力,实现对森林草原火灾突发事件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五、附则
(一)预案管理
1、预案的制定。本预案由哈拉哈达镇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依据国家、自治区、赤峰市和巴林左旗的相关要求,负责制定和修订。
2、预案的发布。预案制定后根据需要,向社会公布,并提供报警电话和主管责任部门信息,涉密内容除外。
3、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应急资源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将适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二)时限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